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苔丝成长为女性的心路历程——苔丝悲剧的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8 14:47
【摘要】:小说《苔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具影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小说创作中最有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多集中于这部小说所采用的不同寻常的叙述技巧。维多利亚时期,小说普遍运用所谓“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方式来完成故事叙述,即在叙述中描述与评论,感觉与理性,过程与结局是统一的,不会自相矛盾。而哈代则不然,他在《苔丝》这部小说中,采用叙述逻辑的前后矛盾,叙述角度的突然转化,叙述声音的不一致这样一种非传统的独特叙述技巧,为读者解读人物命运及其必然性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更广阔的空间。也为从心理分析角度解读苔丝的悲剧提供了可能性,这一解读的完成必须借助克里斯多娃,弗洛伊德和福柯关于心理对“象征秩序”的屈从理论。 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克里斯多娃根据拉康的“镜像期”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前俄迪浦斯阶段”心理状态。这为人心理对“象征秩序”的倾向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中,除了有为身份的确立提供了介质的“俄迪浦斯情结”,还有使得“超我”得以构建的“死亡本能”的描述。这些解释说明了人心理“超我”的建构过程,也是人通过对社会统治秩序的认同来获得性别身份的过程。福柯更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过程的矛盾性:个体身份的获得往往是以屈从于一定的社会规则为代价的,而限制不是由外界强行施加的,社会利用了人对象征秩序的心理倾向,通过给良知灌输一种规训的理想图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自己灵魂的囚徒”。 哈代的创作生涯处于从维多利亚传统向现代主义的过渡时期,在探询个人心理和女性社会存在状态方面,与他的前辈相比,哈代的洞察更加深 WP=61 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小说《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始于她的本能冲动与心理倾向的矛盾。故事开始,十六岁的苔丝虽象“一只装满了感情的容器,还没有阅世经验”,但是已在“国家学校”接受了六年教育。而且她与家人说话的时候使用方言,同有身份的人交流的时候使用“标准的英语”, 这种有区别的交流行为已经比较隐晦地揭示,苔丝此时已经有意识地遵循某些社会规则,她所受的教育为她未来的社会身份认同历程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在五朔节舞会上,苔丝初次遇到了安吉尔,并很快被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所吸引,但作者并未安排他们走在一起,这正是哈代不同凡响之处。苔丝必须处于充满矛盾和偶然的现实世界才能深刻地揭示本能冲动与心理屈从的不可调和。 她却必须帮助经常酗酒的父亲和简单虚荣的母亲支撑他们贫困的家。在去斯托克—德伯家认亲的时候,苔丝结识了将对她一生造成致命影响的亚历克·德伯。苔丝的这位所谓表兄其实是一个赝品,他的暴发户家庭偷用了古老德伯的姓氏来抬高自己的身份。亚历克本人是一个完全听从本能驱使的人。面对亚历克的引诱,苔丝一直处于一种摇摆状态,摇摆于对自己本能冲动的压制和放任之间。但她的防线终于坍塌,而后的一段日子,苔丝作为亚历克的情妇和他生活在一起,并承认她曾经“暂时被德伯的热烈态度蒙蔽”。由此可见,作品中的有关描述有力地打破了苔丝作为被动受害者的形象,哈代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在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少见的,有着本能冲动的女性形象,从而为悲剧的酿成提供了更深层的依据。但是,这个时候的苔丝由于长期生活在乡村,除了偶尔由于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宗教戒条的背离而有的自责外,更习惯根据自然规律来面对自己的命运,她简单地认为失去的贞洁如同季节轮回可以重生,当她找到了一份奶牛场的工作并因此能够远离她耻辱过去的时候,马上又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但悲剧已经开始,更激烈的冲突在等待着她。 WP=62 哈代塑造的苔丝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女性相比有更强的震撼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哈代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苦难人生是与她不断屈从于父权秩序所界定的女人标准相生相伴的。哈代小说不是“平面化”地揭露和控诉父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损害,而是更深入地揭露和控诉这种外在的压迫和损害如何通过社会“规训”的各种途径,“内化”为女性心理所认可的社会身份标准,成为完成悲剧人物的“内驱力”,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更高的悲剧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苔丝在陶勃赛乳牛场的经历,正是她心理“超我”按照父权统治所界定的女人标准来建构的过程。当苔丝意识到作为女人失贞是她获得社会秩序认可的最大障碍的时候,她首先要摆脱的是“肉体的羁绊”,恰在此时,安吉尔·克莱尔出现了。同作为“雄性化身”的亚历克相反,安吉尔被作者塑造成理性的象征。作为“现代痛苦”的代表,安吉尔一直努力颠覆传统的理念和道德准则。但安吉尔的颠覆理念和行动是建立在新秩序缺失的条件之下的,所以这种努力无论对社会对他本人都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他习惯于抽象地看待他所接触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苔丝对于他来说,不是有着主体性、偶然性和多样性特点的血肉之躯,而更象是“一个空灵的女性精华—是由全体女性凝聚而成的一个典型形象”。同样,苔丝对安吉尔的感情也不是来自于本能冲动而是升华了的精神依恋,她把安吉尔看成“智慧的化身”,自己灵魂的解救者和引路人。也就从苔丝把安吉尔看作理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英楠;;解读苔丝[J];长城;2011年08期

2 姚晓梅;;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3 贾丽霞;;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陈红;;《德伯家的苔丝》的叙事视角[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Geoff Harris;Alicia;;希瑟·安吉尔[J];影像视觉;2011年07期

6 宋丽香;;The Four Stages Tess Is Ruined by Her Admirers[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7 仇光鹏;;苔丝悲剧根源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8 陈玉龙;;预约死亡卡[J];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13期

9 余小艳;;浅析苔丝悲剧的原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10 刘晓丹;;浅析《德伯家的苔丝》[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月亭;;《德伯家的苔丝》中叙述视野的由“小”变“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跃进;;《彩票》浅析[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3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九讲 欣赏几部由小说拍成的电影[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4 秦建中;李志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岩分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许雨浓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毕飞宇;2008,读《德伯家的苔丝》[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记者 肖新华;曾经合开专卖店 如今公堂抢商标[N];温州日报;2005年

3 孙浩 李雪峰;安吉尔,人类健康工程的开创者[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4 记者 俞家骅;杰品新店开业安吉尔前来助阵[N];中国黄金报;2007年

5 李荃;安吉尔特许经营水到渠成[N];中国商报;2000年

6 韩曙;哥一城市要出台反流言蜚语法[N];检察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袁启华邋郝帅 实习生 周密思;安吉尔与“影子”公司共舞[N];中国企业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霞;参观少林寺我期待已久[N];郑州日报;2008年

9 ;安吉尔锁定家居健康饮水机市场[N];消费日报;2008年

10 ;感受天使般的纯净[N];中国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绍华;中西现代作家创作的色彩观照与读者接受[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参;苔丝成长为女性的心路历程——苔丝悲剧的心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秀波;论性别与苔丝的悲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徐江清;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原型[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冉苒;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薛青;苔丝悲剧成因的法律批判[D];浙江大学;2011年

6 罗多群;哈代眼中的“纯洁女性”—苔丝形象面面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杜轶茜;苔丝形象的分析与悲剧命运的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艳花;苔丝传统形象解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彦;苔丝——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牺牲者[D];苏州大学;2001年

10 Cho The Zar Chyi(林雯娜);[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32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32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