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及性关系观点读《藻海无边》
发布时间:2020-05-11 21:51
【摘要】: 1966年出版的《藻海无边》作为对《简·爱》内容的颠覆登上了文学舞台。作者琼·里斯对《简·爱》中罗切斯特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妻子泊莎·梅森重新进行了塑造。在《简·爱》中这位阁楼上的疯女人一直没有话语权,所有对她的了解都是通过他人的叙述得到的。在他人的叙述中她成了一个面目可憎的疯女人,一个阻挡简·爱和罗切斯特幸福婚姻的绊脚石。在《藻海无边》中琼·里斯把泊莎·梅森从《简·爱》中的阁楼里拯救出来,把她从文本边缘的他者变成了文本中心的自我。《藻海无边》中罗切斯特的前妻安托瓦内特·科斯维讲述了她的故事,她的秘密还有她的回忆。整个故事中,安托瓦内特的理智经历了由完整有意义到迷乱模糊现实与梦境的差异的转变。 随着读者对琼·里斯更多的关注,国内对该小说的研究亦异彩纷呈。有从主题意义及艺术特色分析,有从象征审美意象及死亡意象分析,有从语义学角度分析,有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有从人物刻画分析,有结合其它文本对比分析,但对该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而国外的评论则包括对小说叙述策略的分析、女性主义分析等等。其中一些评论家及学者关注过人物性格刻画,但其中多侧重人物性格及其命运的关联。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将采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并结合拉康阐述的两性关系,旨在分析文本中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最终由正常人到癫狂直至选择死亡的内在原因及外在原因。拉康的理论曾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拉康的镜像理论及其关于两性关系的观点。主要探讨了《藻海无边》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在边缘化的社会状态下的自我身份确认及其在父权制度压迫下自我迷失的艰辛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这篇论文是写作者对于文本研究的初次尝试,也希望对琼·里斯的相关研究能够有所补充或者对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琼·里斯的生平及其作品。本文的研究对象《藻海无边》的故事发生在西印度群岛。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是克里奥尔人,克里奥尔人是殖民者和当地人的混血后代。故事的背景是牙买加解放时期,黑人奴隶在当地已经取得了自由。小说不仅揭示了一个阶级的没落和随之而来的创伤,同时也表现了一个无法给自己身份定位的女人所经历的生存困境。 论文第一章回顾了《藻海无边》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对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研究理论依据进行了说明。本文的理论依据是拉康的镜像理论及他对两性关系的阐述。通过镜像阶段,婴儿对自我有了完整的认识,不再将身体看作是零碎的。镜像阶段是婴儿认识自我的关键阶段。根据拉康对两性关系观点的阐述,男性拥有控制女性的权力是因为男性有阴茎。女性作为被阉割的主体,她们崇拜阴茎。正因为她们渴望拥有自身所缺失的东西,她们更容易屈服于男性的权力,从而陷入困境。 第二章依据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讨论了安托瓦内特自我身份的模糊不确定及其难以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中的自我认同。同时通过对安托瓦内特三次梦境内容的分析揭示她自我定位中的困境,及其与母亲安托内特和黑人女孩蒂亚和艾米丽的互为镜像关系。 第三章根据拉康对两性关系的阐述进一步讨论了安托瓦内特作为克里奥尔人在难以定位自我身份的基础上,在父权制度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被占有被剥夺的双重压力下,逐步丧失理智并以死亡的形式抗争,最终纵身火海与镜像中童年伙伴蒂亚重聚以认同自我的过程。 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本文通过对琼·里斯的小说《藻海无边》进行精神分析解读,探究了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经历寻找自我,迷失自我的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
本文编号:2659121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菁;艰难的处境 徒劳的历程——《茫茫藻海》中的男性悲剧[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谷红丽;《简·爱》和《苍海茫茫》中的殖民主义话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马娅;试论简·里斯文本的审美意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王志玲;伯莎·梅森——夫权制度下的“疯女人”[J];名作欣赏;2005年02期
5 甄蕾;;犹斗的“困兽” 同声的反抗——评说伯莎·梅森和繁漪[J];名作欣赏;2006年14期
6 陈立;就是这个疯女人──—论《简·爱》中的“疯女人”兼及相关问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何昌邑,区林;边缘女性生存:谁是《简·爱》中的疯女人——《茫茫藻海》的底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郭红霞;略论《简·爱》中疯女人形象的双重意味[J];社会科学家;2001年05期
9 朱虹;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1期
10 范文彬;也谈《简·爱》中疯女人的艺术形象[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本文编号:2659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