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马维尔的自然观在《花园》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0-05-31 03:15
【摘要】: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安德鲁·马维尔创造的诗歌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继承了伊丽莎白时代的浪漫主义传统,并开启了18世纪古典主义的理性时代,所以他的诗歌跨越了这两个时代,标志着从文艺复兴后期向古典主义的过渡。这其中,脍炙人口也正面深刻的表达了诗人思想的当属《花园》一诗。这首诗是马维尔最为著名的一首抒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运用三种矛盾的对立与解决,从沉思花园与现实花园,幽独与人群,园林之美与女人之美,也向读者充分展示了自己对于自然的观点以及他所向往的生活状态:“花园境界”。 在《花园》中,马维尔给读者描绘了一个“花园境界”。同时,这种境界是由一个现实界的花园所引起的冥想产生的。这种境界的内容是宁静,天真,无邪,正如上帝创造出夏娃以前亚当在伊甸园所享受到的那种孤独者的幸福。对自然之美的描述展示了诗人的理想世界,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马维尔主要使用了提出矛盾,然后试图解决矛盾的方法展开了这首诗。作者希望通过种种矛盾的解决而最终达到这个美好的花园境界。从而深刻的剖析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章陈述了沉思花园比现实花园的优越性。现实花园可以带给人一种很大的感官愉悦,但是这种愉悦并不是诗人所向往的,他更加想得到的是一种心灵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只有沉思才能得到。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花园常常被用于人们沉思的地方。在现实花园中,人们通过沉思表达他们对崇高理想境界的追求现实花园是人沉思的地方,同时也是实现花园境界的媒介。从现实行动的世界退隐,进入沉思的快乐,这是诗人心目中快乐理想生活的象征。对于沉思花园的描述,正是马维尔向往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章阐述了幽独的生活状态比现实生活状态的优越性。幽静无邪的状态和落前的亚当以及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黄金时代非常相似的。马维尔的人群指的应是已经堕落的,学会了争名夺利的“人群”.马维尔生活在充满战乱的英国,这时的英国经历了革命和复辟,这种社会状态对应的正是在基督教旧约中黄金时代之后的人类。这里,马维尔决不仅仅是对于“幽独”的赞颂词。他是一种对“无邪状态”的追求和颂扬。他在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一种密切的关联并将之与文化与宗教观念相连。 第三章园林之美与女人之美的优越性。诗人以情欲为主旨,把花园与女子相比,强调前者之美远胜于后者:代表女性之美的红白两色远不如花园之翠绿可爱而持久。因为,女性之美距离永恒还有一步之遥,只有绿色的园林之美才能永恒。而这种永恒也是马维尔所追求的,也是他自然观的一部分。马维尔在此使用巧妙的讽喻,通过借用奥维德《变形记》中天神追美女的故事,指出这些美最终终要变成自然中的树木,才能使得这份美长在而安宁。这种艺术手法在玄学派诗歌中是常常见到的。既然树比女子更美,大自然之爱比世俗之爱永恒而持久,诗人又一次成功的说服了世人:只有回到大自然中,才能得到无邪,恬静与永恒翠绿的爱。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家峦;篱墙:花园与旷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胡家峦;;闯入“花园”的“铁马”——近代美国社会中艺术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胡家峦;两棵对称的“树”——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园林意象点滴[J];国外文学;2002年04期

4 胡家峦;艺术与自然的“嫁接”——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研究点滴[J];国外文学;2004年03期

5 胡家峦;;沉思的花园:“内心生活的工具”——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研究点滴[J];国外文学;2006年02期

6 胡家峦;;“和平的王国”——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与动物象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689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89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