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客观写实与主观联想的唯美之作——论小说《煤烟》的文学特色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罗钢;;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俊;马修·阿诺德的人生批评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韩文革;无名氏小说的文体风格[J];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姜燕;解读张爱玲创作心态的两面性[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焦尚志;试论悲剧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孙亭玉;汉代“士不遇”赋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焦建平;卡尔·桑德堡与“意象主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李建军;李建军专栏:小说病象观察之十三 丛林四周的封锁线[J];小说评论;2004年01期
9 钱雪琴;肖淑芬;;中国现代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涛;唯美主义与康德美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蔡之国;论林语堂小说的文化意蕴[D];扬州大学;2002年
3 于宁;中国画章法与现代构成[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董岳州;论后殖民语境下奈保尔及其创作的边缘性[D];湘潭大学;2006年
5 林杨;亨利·菲尔丁的小说理论和小说艺术[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秀军;文化: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明俊;石川啄木创作思想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4期
2 王京海;论弗兰克·诺里斯自然主义文学观的形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3 胡燕;;德莱塞自然主义的《嘉莉妹妹》[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4期
4 何孔鲁;;略谈左拉与自然主义文学[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冯霞;;外来因素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发展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锋伟;;自然主义在中国的遭遇及其成因[J];作家;2008年24期
7 宋晓慧;;《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与“美国梦”[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4期
8 施建华;;大棒、法律及服从——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色彩[J];作家;2011年16期
9 房丽婷;胡笑瑛;;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自然主义[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吴亚娟;;浅论国家主义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明杰;;《古今和歌集》中的恋歌[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2 张竹;;石川啄木的思想变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4 吴敏;;日式虚无美的极致——读川端康成《雪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丹蓉;;《新撰万叶集》上卷春之世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铮;日本人青睐“汉字书”,为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陈瞻淇;庶民视角讲述精灵故事[N];东方早报;2008年
3 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表现日本人心灵的精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新讯;日本少年手机小说获文学大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翻译 田原;发现悲伤之内的欢乐[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雷淑容;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N];东方早报;2007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33年后,日本再度“沉没”[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李虹 书评人;穷得开朗,活得灿烂[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高宁;教科书里的二战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王晓平;歌碑、柳坛及其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2 泊功;日本式的东方学话语—近代日本汉学与中国游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国旗;中国隐逸文学之日本接受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吴雨平;日本汉诗研究新论[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李东军;本诗学之“幽玄”理论与中国文论[D];苏州大学;2006年
9 齐s
本文编号:2695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9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