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试析梭罗矛盾的自然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军;;从天人关系探析孟子的政治思想[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马艳辉;;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人关系论的转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江非;;王夫刚诗歌中的“天”和“天下”[J];青年文学;2011年14期
4 李季;;论荀子天人之辨中的无神论思想[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5 卢辅圣;;水墨画与后水墨画[J];艺术.生活;2007年03期
6 朱美禄;;晚清游历记录中的詹九五[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7 薛睿;;儒家义利观的当代困境及其反思[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8 宋红英;高虹;;论林·拉德纳小说中的自恋人物[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9 蔡坤;;浅析孔子的天命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徐明生;;原始儒学“天人观”中的人文思想[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亮;;先秦时期天人关系与人性说[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根蟠;;“天人合一”与“三才”理论——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曾雄生;;适应和改造:中国传统农学中的“天人关系”略论[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涂可国;;试论人的自我问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刘述均;;我国古代天人思想述评[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6 霍晓珊;;《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对19世纪英国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荣有;;天人观念在南阳汉画乐舞文化场中的渗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卢美松;;董仲舒天道观初探——从《春秋繁露》看天人关系说[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少斐;新发展观视野中的“天人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5年
2 王蕾;天人关系的新结点[N];文艺报;2006年
3 李鹏翔 俞俭;武汉:“新三好”标准拒绝“双面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吴雪玲;“天人合一”思想探源[N];光明日报;2007年
5 李明杰;天人关系视野中技术角色的历史嬗变[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 (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俞吾金;我们应该如何思维[N];解放日报;2010年
7 谢扬举;老子的超越哲学与当代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周轶君;从虐囚到辱教:美一年结怨未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自强;和谐的儿童教育要尊重童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单纯;儒学的天人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忠宁;传统和合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张琳;荀学三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余海舰;荀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林琳;《黄帝内经》与《淮南子》比较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6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7 刘江岩;天人之际与神人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侯艳芳;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苏荟敏;石涛《画语录》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海琴;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试析梭罗矛盾的自然观[D];河南大学;2007年
2 潘修娴;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探索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曲爱香;试论孟荀的天人关系思想及其对人类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胡萍;王通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D];湘潭大学;2005年
5 葛岚;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沈烈荣;学龄前儿童观点采择的发生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旭红;简论董仲舒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家宝;思孟儒学与基督宗教“人论”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董震;董仲舒哲学思想中的人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苏高岩;从《史记》看司马迁对人的认识[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6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2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