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哥特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诺桑觉寺》

发布时间:2020-06-25 22:23
【摘要】: 作为简奥斯汀一部较不起眼的小说,《诺桑觉寺》一直被人认为是对当时较为流行的哥特小说的讽刺。本文认为奥斯汀在小说《诺桑觉寺》中融入哥特元素并非是为了对其进行讽刺,而是运用其张扬她的女性主义的主张。我们可以将《诺桑觉寺》称作为一部哥特女性主义作品。哥特女性主义以女性哥特小说为分析蓝本,反映女性作家隐藏在文本中反抗父权社会的呼声。该小说本身以及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体现了哥特女性主义小说中的二元性,即在反映女性反抗男权社会心声的同时,维持她们在资产阶级中作为贤妻良母的传统社会赋予的角色。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分析英国哥特小说以及女性哥特小说的形成和影响,并且深入探析《诺桑觉寺》中的哥特元素。包括女主人公在哥特环境中的心理体验以及代表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恶棍”形象的蒂尔尼将军。 第二章阐明了哥特女性主义的定义,哥特女性主义与女性哥特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诺桑觉寺》中的体现。哥特女性主义属于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由戴安娜?L?郝威勒首次提出。该理论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话语中发展而成,并以此类小说为文本分析的基础,从而构建了哥特女性主义的话语。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作者在塑造人物过程中表露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人物与男性人物都分别以两极化的方式展现。女性人物的两极化塑造表现为:代表父权社会所塑造出的女性人物——一端是理想的“家庭天使”阿伦太太和父权社会的受害者伊莎贝拉;另一端是挑战父权社会超越了男性作家笔下的传统女主角形象的凯瑟琳,她相貌并不出众,也未受到同时代女性所应接受的教育,但她要求男女平等,勇敢挑战父权。男性人物的两极化塑造表现为:一端是代表父权社会中掌权者的蒂尔尼将军和男性至上主义者约翰·索普;另一端却是女性作家想象中的理想男性形象—亨利,他是文中惟一具有女主义倾向的男性。奥斯汀以这种两极化的方式所呈现出的人物在他们间形成显明的对比,以此来烘托作者深藏在文本中的女性主义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婧甄;哥特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诺桑觉寺》[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邹恺莉;《简·爱》—一部女性哥特小说[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29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29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