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桑对哥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静;;论霍桑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以《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2 吴慧华;;解析《红字》中海丝特的悲剧人生[J];长城;2011年08期
3 王倩;;论《胎记》中“胎记”的象征意义[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4 张叶;;人格分析中凸显的人性观——析《好小伙布朗》[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高娟;;《红字》的多重象征手法和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6 区高洁;;追寻人性与神性的完美结合——试析《红字》中阿瑟·丁梅斯代尔的悲剧追寻[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7 王玉莲;;正视过错 实现生命的超越——试析《红字》中的赫斯特和丁梅斯代尔[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弋璇;美国小说的全球警示[N];文艺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洁;论霍桑对哥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孙然;纳撒尼尔·霍桑作品中的约翰·恩迪科特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朱耕;《红字》的重新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新;从压制到颠覆[D];河南大学;2006年
5 洪新莲;《红字》中海丝特的反叛与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一卓;人性视野下的心灵世界[D];湖南大学;2009年
7 丁燕;论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的宗教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洁;《炼狱》与《红字》相似性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彭爱民;论《红字》中的孤独主题[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兰红梅;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332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