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蟹工船》里的人物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月萍;;在悲剧的必然中去创造生命的意义——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的积极意义[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1期
2 隆荫培;喜看民族舞剧《王贵与李香香》[J];中国戏剧;1959年03期
3 孙立海;;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我在大型现代泗州戏《母亲的嘱托》中扮演严新昌的表演体会[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6期
4 何晓晔;;试析白先勇《花桥荣记》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蕴[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5 李小芳;;解读《蝇王》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J];电影文学;2011年21期
6 李唐;;向奿人伸手[J];诗刊;1964年08期
7 微微;新鲜而不满足——《黄土地》得失谈[J];电影评介;1985年08期
8 沈世华;且说昆剧《思凡》[J];中国戏剧;1987年10期
9 朱金晨;;重要的是参与《冲突》简评[J];中文自修;2000年12期
10 陈建平;古代小说劝诫型人物形象浅析[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柳硕;;略论人民币图案的人物形象设计[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石云龙;;现代人价值观的折射——试评怀特笔下人物形象斯坦·帕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王敏;;崭新的时代矛盾 鲜活的人物形象——评大型话剧《炮震》[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袁彩楚;;日本侵华期间沦陷区爱国师生反奴化教育斗争史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陈雪芳;;动画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定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曹景阳;;《吴二哥请神》创作小结[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8 袁忠民;;浅谈反邪教斗争的网络文化担当[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9 陈小鹰;;新闻人物摄影三题[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10 郑江义;;非常时期 苦乐童年——简评喻莉娟的小说《卉卉》[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春江;千龙网的斗争[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本报评论员;把“打黑除恶”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记者 王星桥;欧盟:与恐怖主义斗争到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张海明;广告的“斗争路线”[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江平;为权利而斗争的中国律师(之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年
6 记者 孙光英;号召继续为埃连回国而斗争[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李学军 记者 顾正龙;萨达姆说将斗争到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何 兵 张耀华;在何处为权利而斗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本报评论员;强化责任意识 搞好严打斗争[N];人民日报;2001年
10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程道强 记者 李彦生;河南河北严打斗争讲质量讲效率[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伏漫戈;“二拍”人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卢静;《礼记》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积梅;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作家的上海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郝相钦;社会变革的道德透视[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秀苗;以宋代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金英姬;千世峰的《石溪邑的新春》:朝鲜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其叙事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伟娜;纪实类电视节目人物形象的创作特点与表现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丽;白蛇传故事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赵晓玲;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阳清;《论语》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志勤;李佩甫论[D];郑州大学;2005年
6 杨晓丹;论迟子建短篇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琳;师陀小说人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季宁;汤吉夫的大学校园小说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沈燕;论白先勇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生命意识[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刘立伟;关于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6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368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