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在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海燕;;道法自然——论《追忆似水年华》写作特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张新木;用符号重现时光的典范——试释《追忆似水年华》的符号体系[J];当代外国文学;1996年04期
3 潘丽珍;浅析《追忆似水年华》的爱情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4 张新木;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符号的创造[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2期
5 陈茜芸;普鲁斯特:新时间观引发的小说革命——兼谈科学、哲学与文学的关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许钧;;普鲁斯特在中国的译介历程[J];中国翻译;2007年01期
7 范呈彬;;《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观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1期
8 郭桂花;;《圣经》视野下的普鲁斯特小说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9 刘成富;普鲁斯特创作风格的再认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黄f^耘;;普鲁斯特的小说创作与第一次世界大战[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方三华;袁玉梅;张纬萍;李成檀;魏尔清;;普鲁斯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糖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兴;;学术争鸣和学术质疑是科学发展的动力[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山奎;;传记伦理及其现代转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汪剑钊;;当生命熟透为尘埃[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殷人平;龚礼青;;论伍尔芙意识流小说理论中的反传统性[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6 刘清荣;;《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包茜;;无形的和声——谈当代艺术理解与阐释中历史意识的现时性[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余中先;;法国的书信文学[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中先;普鲁斯特的小玛德莱娜蛋糕[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从轻盈到沉重[N];大连日报;2004年
3 吴岳添;珍贵的重译[N];南方周末;2004年
4 施康强;花丛中的普鲁斯特[N];中华新闻报;2005年
5 周克希;逝去的时光怎样追寻[N];深圳商报;2004年
6 本报书评人 河西;默默忍受厄运之洗礼[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紫金;普鲁斯特:离“真实”最近的现实主义作家[N];文艺报;2011年
8 涂卫群;他真的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朱烨洋;周克希:仍在追寻逝去的时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10 记者 杨骏;李肇星同摩纳哥元首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4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7 龙迪勇;空间叙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柳东林;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品;感性体悟与理性阐释[D];河北大学;2006年
2 秦润洲;寻找时间的历程[D];四川大学;2006年
3 金晶;《追忆似水年华》与《尤利西斯》形式问题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刘小飞;《追忆似水年华》在中国[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阳;普鲁斯特小说的内部构成[D];河北大学;2011年
6 陈霞;翻译及其文化适应[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欣悦;流光碎影共繁华[D];苏州大学;2010年
8 叶亮;普鲁斯特的符号[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颖洁;《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空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玉乐;普鲁斯特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1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4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