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5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吴先伍;柏格森哲学对李大钊时间观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薛雯;梁实秋反对克罗齐?——梁实秋与克罗齐文艺观的异与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鲍永玲;“倾听哲学”与“观的哲学”——诠释学发展的两种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单永军;;醉:诗意的自远与本能的迷醉——中西酒文化精神之比较[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吴国林;庞中元;黄灵玉;;计算机的现象学初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俊杰;;试析《日出》中陈白露的自杀[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立;;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海洋观中的文化精神[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7 焦春;朱喜梅;;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蔡向荣;;我见青山多妩媚——论辛弃疾山水田园词的意象[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杨志红;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因素探析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麻尧宾;梁实秋小品文艺术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巧兰;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孙海沙;论《诗经》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唐晓燕;表现主义与郭沫若及其早期小说[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42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4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