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10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文;;新世纪随想[J];食品与健康;2001年01期
2 ;贞本义行和《新世纪福音战士》[J];男生女生(金版);2002年11期
3 高红樱;;环境文学的兴起、发展与展望[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敏;;新世纪的祝福[J];干部人事月刊;2000年04期
5 ;封面“娇”点:新世纪少女组合——芭比(BOB)[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4年03期
6 张鹏;;大地伦理:当代生态文学的核心价值观[J];山东文学;2011年07期
7 傅修海;;生态还是心态——“生态文学”、“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的断想[J];文艺评论;2011年07期
8 罗小凤;;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研讨会述要[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年01期
9 董强;;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述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虎舟;;新世纪创造新生活[J];艺术·生活;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祖荣;;论新世纪环境教育的内容取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王岩;;新世纪 新思考[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杨彬;;论“三个代表”思想与新世纪执政党建设[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苗键;;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新世纪的党的建设[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朱涛;;科学发展:新世纪成人教育的生命线[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6 ;新世纪中华骨科名医、名院业绩画册荟萃通知[A];全国第二届颈、肩、腰腿痛暨软组织损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崔勇;;新世纪,新诗歌——世纪初中国新诗走向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贾泽祥;;对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导思想的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刘海声;;新世纪水利发展新观念[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生态文学四人谈[N];光明日报;2001年
2 刘宁;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学[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3 姜桂华;生态文学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04年
4 姜桂华;生态文学蓬勃生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5 张冰;《欧美生态文学》[N];文艺报;2003年
6 张晓琴;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N];光明日报;2009年
7 唐翰存;生态文学的道德观[N];文艺报;2009年
8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崔盼盼;中国生态文学成绩喜人[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9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向若萌;国外生态文学热潮风起云涌[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10 雷鸣 李晓彩;中国生态文学亟须走出价值观的混沌[N];河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琴;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龙方;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孙悦;动物小说——人类的绿色凝思[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景明;走向和谐: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6 韩文淑;新世纪中国乡村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鹏;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D];上海大学;2009年
8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晏杰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虹;当代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2 尹逊芝;底层写作·女性写作·别有意味的形式[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3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4 郭海波;新世纪都市文学中“生存空间”的想象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冯波;论新世纪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拓展[D];武汉大学;2004年
6 朱军;新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汤传文;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亚青;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探索[D];河北大学;2005年
9 吉丽琪;学院版画的当代发展与教育改革中的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尼迪尔;新世纪中国报业人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5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7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