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4 07:00
【摘要】: 在福克纳创造的规模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来自广泛的社会阶层,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命运多舛。这些特征使得这些女性构成了一个极富特色的女性王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主要作品的女性书写的全景式的梳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福克纳的女性角色的刻画进行的研究,并对其女性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同时还对影响福克纳女性角色刻画及促成或影响起女性观诸多因素做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将这些女性形象分为“形形色色的青年女性”,“不称职的母亲”和“高尚仁爱的老年女性”三大类。其中对容易引起争议的青年女性形象做了重点的分析。通过该全景式的分析,可以从横向上把握其女性书写的基本特点。 第二部分首先对福克纳的女性观做了探讨。通过分析得出他对女性怀有一种很深的敬畏之情,而且他总是以传统的观念作为参照来审视女性。同时,从其纵向的书写轨迹上,笔者发现福克纳对女性的态度其实经历了微妙的动态演变过程。即由开始的严厉苛责转变为后期的理解同情,这突出表现在对青年女性及对母亲形象的书写变化中。 第三部分对影响福克纳女性角色刻画的两大因素做了探讨。其一,从农业社会,奴隶制和清教思想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对福克纳的女性角色刻画所产生的诸多影响。其二,从福克纳的母亲,妻子,情人梅塔三个对其影响很深的女性入手,探讨个人情感经历对其女性书写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琳静;浅谈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陈珩;章樊;;中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王敏;刘娅敏;;从希腊神话看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谢荣贵;;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十日谈》[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5 姚健;;美感渲染下的“死神”——浅析《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崔雪梅;张晶;;文化视角下对“家”的解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陈彩芬;;从指称到意义:英汉狮文化的阐释对比[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唐陆军;;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刘玉;魏伟;;英语电影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蒋会;;浅析表“对立”的同义前缀[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2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汪世蓉;《三国演义》文化专有项的描述性英译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邢彬;威廉·布莱克诗歌中的对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冰洁;艰难抉择的边缘人[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帆;从象征主义看人物心理发展[D];西北大学;2011年

7 吴妹;《格列佛游记》中的前景化艺术[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雯艳;《雨王亨德森》的存在主义解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兰;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圣经文化影响的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绽;包装名词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0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80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d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