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诗媒体间性方式看中西文字
发布时间:2020-10-17 00:40
符号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而视觉诗是一种特殊文体,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现象。前人对视觉诗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现象层面,描写性、鉴赏性的文章占大多数。因此,运用符号学理论对中西视觉诗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符号学的媒体间性理论出发,对中西视觉诗进 行理论层面的提炼与分析,并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来揭示中西文字的差异。 本文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总结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分析前人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指出本文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是梳理视觉诗的概念,界定视觉诗的范围,以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对视觉诗的发展史作简要介绍。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理论来源、基本内容这两方面论述符号学的媒体间性理论。 第四、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第四部分以媒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对中西视觉诗进行分类。按照它们所体现的不同的图画编码方式可分为四类,即静物素描、瞬间再现、轨迹追踪及拼贴,每一大类都列举了中西方的若干视觉诗来进行详细阐述,说明空间性的图画编码的剩余是如何弥补时间性的诗歌编码的局限的。这一部分主要展示了中西视觉诗所共有的一些特征。第五部分运用了中西比较的方法,选取了中西视觉诗中具有可比性的几种,即璇玑碎锦图与图画诗、神智体与具象诗进行比较,着重分析其媒体间性方式的差异,并进一步论述媒体间性方式差异是由中西方各自的文字决定的,即汉字的剩余及字母文字的局限。 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简要总结。主要总结了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1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视觉诗
2.1 概念与范围
2.1.1 中国视觉诗
2.1.2 西方视觉诗
2.2 发展历程
2.2.1 中国视觉诗
2.2.2 西方视觉诗
3 理论基础:符号学的媒体间性理论
3.1 不同的间性理论
3.2 媒体间性理论
3.2.1 媒体方式
3.2.2 媒体间性
4 视觉诗的媒体间性方式及分类
4.1 静物素描
4.2 瞬间再现
4.3 轨迹追踪
4.4 拼贴
5 中西视觉诗媒体间性方式的差异与文字
5.1 璇玑碎锦图与图画诗
5.1.1 璇玑碎锦图
5.1.2 阿波利奈尔的图画诗
5.1.3 小结
5.2 神智体与具象诗
5.2.1 神智体
5.2.2 卡明斯的具象诗
5.2.3 媒体间性方式比较
5.2.4 小结
5.3 文字决定媒体间性方式的差异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学术成果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4015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1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视觉诗
2.1 概念与范围
2.1.1 中国视觉诗
2.1.2 西方视觉诗
2.2 发展历程
2.2.1 中国视觉诗
2.2.2 西方视觉诗
3 理论基础:符号学的媒体间性理论
3.1 不同的间性理论
3.2 媒体间性理论
3.2.1 媒体方式
3.2.2 媒体间性
4 视觉诗的媒体间性方式及分类
4.1 静物素描
4.2 瞬间再现
4.3 轨迹追踪
4.4 拼贴
5 中西视觉诗媒体间性方式的差异与文字
5.1 璇玑碎锦图与图画诗
5.1.1 璇玑碎锦图
5.1.2 阿波利奈尔的图画诗
5.1.3 小结
5.2 神智体与具象诗
5.2.1 神智体
5.2.2 卡明斯的具象诗
5.2.3 媒体间性方式比较
5.2.4 小结
5.3 文字决定媒体间性方式的差异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学术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英莉;;美国诗人卡明斯作品分析:以落叶诗和蚂蚱诗为例[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窦红双;话语的多模态性:理论与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许梦倩;文字设计的“现场”[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844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