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文章目录】:
一、英美文学与文学评论的相互依附性
二、文化内涵的不同左右着英美文学评论
三、民族历史文化影响着英美文学评论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文曦;;文学批评与文化心理——以诺斯罗普·弗莱的加拿大文学观为考察对象[J];东南学术;2011年06期
2 樊星;;美国文论与当代中国文学评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3 曾镇南;关于民族精神、先进文化与文艺评论的创新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4 刘海涛;;文学新形态与文学博客群[J];学术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艾晶;;解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芒种;2013年22期
2 朱丽;;博客文学的传播学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3 江文芬;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4 周秋红;李靓;苏勇;;浅议博客化批评[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5期
5 高丽;;浅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作家;2012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乔武涛;博客写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秋红;网络文学批评:现状及其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余迪;中国知名女性博客的女性主义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礼;论博客文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5 吴叶群;博客文学批评论[D];中南大学;2008年
6 张洁;一场全民狂欢的饕餮盛宴[D];苏州大学;2009年
7 赵金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文艺思想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李秀杰;论博客文学的兴起与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言岚;;论方言与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求索;2010年06期
2 张文曦;;文学传统与文化心态——兼论诺斯罗普·弗莱的加拿大文学观[J];求索;2011年10期
3 曹顺庆,李思屈;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文学评论;1997年04期
4 刘再复;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J];文艺研究;198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何永艳;;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王相娟;郝起礼;;从《白苍鹭》中透析西方男女自然观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严妍;;“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浅论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及其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0期
4 祁晓冰;;对话:人的存在特性——论巴赫金的对话主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5 李显文;任明崇;;陶渊明与加里·斯奈德自然观的差异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1年02期
6 胡令远;王丽莲;;简论中日诗歌特质的差异性——以《诗经》与《万叶集》为中心[J];日本学论坛;2006年01期
7 吴丽;;汉乐府民歌与英国通俗民谣之比较[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8 陆双祖;;东西方文学中的法律主题浅论[J];兰州学刊;2007年08期
9 龙婷;;中西神话及其在文学主题中的呈现刍议[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4期
10 吴佳娣;;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与我国元明戏曲的异同点[J];科技信息;2009年2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刘鹏;叶维廉比较诗学学科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文泉;劳伦斯与郁达夫性爱小说差异性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贾明志;俄苏“红色经典”与中国当代“红色经典”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真真;体裁批评理论下的战后英国校园小说[D];鲁东大学;2008年
4 张怡宇;论20世纪法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郝君峰;30年代中韩家族小说的叙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陈智勇;经验对知识的挑战[D];四川大学;2006年
7 梁良;自译手法与中国形象差异性塑造[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祁晓冰;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人文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慧;从赛普蒂默斯解析弗吉尼亚·伍尔夫[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树英;劳伦斯与大江健三郎的“性”主题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4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4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