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会》中自我的迷失
发布时间:2020-10-25 17:40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是美国当代社会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她对人心理层次的多样化很感兴趣,而且关心弱势群体由于社会不公而感到的痛苦。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致力于表现女性寻求自我的过程。欧茨的写作手法多样,但其作品都直指美国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主要是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物质文明与精神危机所形成的尖锐矛盾和对立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焦虑、绝望、孤独和无助的心理状态。 《幽会》一般被归类为短篇小说集,由44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但这部具有实验性的作品,被欧茨自己定义为微型小说。在这部作品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社会生活的碎片化,人们在对超验自我的追求中迷失了方向,感觉到了生活的虚无。《幽会》展现了现代人在自我寻找中的痛苦和迷惘,同时也讲述了欧茨对真实自我的认识。 本文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幽会》进行了文本分析,将自我发展的问题引入对超验自我的质疑上。超验自我在理性社会的侵略性和排它性压制了自我中非理性的存在,而且使女性的自我成为男性的附庸。在研究现代社会人们的迷失状态时,本文将弗洛伊德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应用到了对自我的分析上。由于工具理性压制了人格的非理性部分,本我与超我的需求失去了平衡,自我的调节功能由此被破坏处于分裂状态,人格也不能和谐发展。而且由于对非理性的排斥,女性的自我只能被男性诠释。在女性主义者看来,从男性角度出发的的解构主体的理论不利于女性自我的发展。而且法兰克福学派也忽视了大众的批判能力。在建立主体性问题上,帕特丽夏·沃提出了选择性主体观。本文认为用它来克服理性社会的排它性有利于建立健康完整的自我。 文章首先对工业社会的虚幻面和自我的分裂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对理性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由于西方文明在理性指引下的繁荣,理性确定了在人类生活的权威性。工业社会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使人的生活日趋虚幻,也使他们的人格逐渐分裂。理性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然后本文讨论了人们在理性社会对超验自我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迷失状况。第一,作为自发性自我的表现,超验自我脱离了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它与社会的关系是疏离的。由于自我的非理性受到压抑,超验自我也处于自我异化状态。第二,做为男性的对立面,女性在权威的压抑下被边缘化,她们不能平等自由的表达自己,所以是没有主体性的,其自我总处于迷失状态。所以妇女想通过离家出走来摆脱父性权威,从而建立真正的自我。第三,由于社会关系不再对人们的相互理解起作用,家庭作为夫妻之间的纽带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夫妻关系日益空虚冷漠。最后,本文谈论了自我对理性权威的拒绝。帕特丽夏·沃认为对理性的重新认识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发展成熟健康的自我,而这样的自我有赖于对集体性自我的认识。 欧茨对社会中被损害和侮辱的人充满同情。并认为艺术家有责任关心人类的伦理世界。而《幽会》对迷失自我的描写的确是探索健康人生的一个很好尝试。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1 Selfhood under the Shadow of Rational Authority
1.1 Illusive Life
1.2 Divided Selfhood
Chapter 2 Selfhood Missing in Transcendence
2.1 Men in Transcendence
2.1.1 Aggressive Selfhood
2.1.2 Men Searching for Identification
2.2 Women Excluded from Society
2.2.1 Women as the Other
2.2.2 Women Leaving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2.3 Alienation in Family
Chapter 3 Selfhood in the Refusal of Rational Authority
3.1 The Independence of Individuality
3.2 The Construction of Selfhood in a New Way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5742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1 Selfhood under the Shadow of Rational Authority
1.1 Illusive Life
1.2 Divided Selfhood
Chapter 2 Selfhood Missing in Transcendence
2.1 Men in Transcendence
2.1.1 Aggressive Selfhood
2.1.2 Men Searching for Identification
2.2 Women Excluded from Society
2.2.1 Women as the Other
2.2.2 Women Leaving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2.3 Alienation in Family
Chapter 3 Selfhood in the Refusal of Rational Authority
3.1 The Independence of Individuality
3.2 The Construction of Selfhood in a New Way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斌;超越“孤立艺术家的神话”——从《奇境》和《婚姻与不忠》浅析欧茨创作过渡期的艺术观[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2 唐院;奥茨《奇境》中的“双性同体”意识[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3期
3 金铭;失去的伊甸园——《人间乐园》浅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单雪梅;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小说世界中的女性群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金衡山;自由的意义——超验主义思想探析[J];国外文学;2002年01期
6 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李银河;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J];哲学研究;1996年05期
本文编号:2855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