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A.S.拜厄特的文学批评思想及其小说《占有》

发布时间:2020-11-02 22:45
   A.S.拜厄特(1936 - )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英国小说及短篇故事作家,更因其文学批评享誉世界。她是公认的最杰出的重要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她的杰作《占有》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成功,并且在同年获得了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占有》因此成为众多文学研究的对象。然而,在这些众多的文学研究中,有一个视角是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即拜厄特的文学批评思想与其著作的关系及这些批评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她的写作中的。本篇论文因此将着手探索该种关系并将从拜厄特自己对文学的观点角度作出对《占有》的全新解析。 本文分析的重点是拜厄特经常在其写作中探讨,尤其在《占有》中最为显著的三个主题:女性主义、小说的性质以及对文学理论的过分倚重。该论文试图确认并分析这些主题是如何在《占有》中体现出来的,并由此打开《占有》研究的一个新篇章。 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拜厄特的生平及作品,国内外对《占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本论文的理论研究方法及组成结构。第二章简单总结了拜厄特的文学批评思想,包括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的定义及发展,她对此的态度——小说的性质以及对文学理论的过分倚重等。分析的部分主要在第三章。这一章里面介绍了《占有》的浪漫作品框架并且详细分析了反映拜厄特文学批评思想的角色。本文以第四章结语,总结综述了在本论文中提到的主要观点。 拜厄特作品的意义在于它引起了文学研究者对于拜厄特所反对的对文学理论过分倚重现象的注意。而本论文则试图使中国的文学研究者也能更加了解此种呼声。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561.074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Chapter One Introducti
    1.1 Life of A.S. Byatt and Her Literary Achievements
    1.2 The Story of Possession
    1.3 The Critical Responses to Possession Abroad and in China
        1.3.1 The Critical Responses to Possession Abroad
        1.3.2 The Critical Responses to Possession in China-
    1.4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A Brief Sketch of Byatt’s Critical Idea
    2.1 Byatt and Feminism
        2.1.1 Feminism and Its Development
            2.1.1.1 Definition of Feminism
            2.1.1.2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2.1.2 Byatt and Feminism
            2.1.2.1 Her Thematic Matter
            2.1.2.2 Byatt’s Ambivalent Response to Feminism
    2.2 Reading vs Writing, Criticism vs Fiction
        2.2.1 Reading vs Writing, Criticism vs Fiction
        2.2.2 F.R. Leavis
        2.2.3 Overrating of Literary Theories
        2.2.4 Byatt’s Attitude
    2.3 Nature of Fiction
        2.3.1 Incarnation and Truth
        2.3.2 Art to All
        2.3.3 Van Gogh, Death and Summer
Chapter Three Manifestation of Byatt’s Critical Ideas in Possession
    3.1 Feminism in Possession
        3.1.1 The Victorian Woman –Christabel
        3.1.2 The Twentieth-century Woman –Maud
        3.1.3 The Nature of Female
    3.2 Reading vs Writing, Criticism vs Fiction in Possession
        3.2.1 The Artist and the Critic
        3.2.2 Maud & Roland
        3.2.3 Leonora
        3.2.4 The Victorians
    3.3 Nature of Fiction in Possession
        3.3.1 The Framework of Romance
        3.3.2 Mixture of Fact and Invention
            3.3.2.1 Ash
                3.3.2.1.1 Ash –Browning
                3.3.2.1.2 Ash –Not Browning
            3.3.2.2 LaMotte
        3.3.3 Science vs Religion
        3.3.4 Language –the Solut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倩;回归历史之途——析拜厄特《占有》的历史叙述策略[J];国外文学;2003年01期

2 程倩;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原型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3 蒋显文;评A.S.拜厄特的《占有》[J];外国文学;1998年05期

4 孝红波;李丹;;对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女性神话主义解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9期

5 周玮露;;拜厄特《占有》中扁形人物的叙事功能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刘爱琴;王丽丽;;《占有》之叙事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7 孟育凤;;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幽闭意象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刘爱琴;张琳;;《占有》之象征意象的文化解读[J];泰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曲丽洁;赵秀福;;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论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循环时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程倩;女性生命本真的历史叙述——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女性主义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爱琴;A.S.拜厄特小说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杜丽丽;“新维多利亚小说”历史叙事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梁晓冬;身份的识别与重构:论拜厄特早期小说女性人物的神话性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雪;文本层叠: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技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云英;论A.S.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的互文现象[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欣;对话:人类的存在方式[D];吉林大学;2008年

4 陈钏;反占有:《占有》女性群像的女性主义解读[D];暨南大学;2010年

5 孙军男;论拜厄特《占有》的多重主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颖;禁锢中的女神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女性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韩照静;对拜厄特《占有》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芳;《占有》的叙事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娟;女性历史与女性权威[D];河南大学;2012年

10 赵义华;A.S.拜厄特的文学批评思想及其小说《占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7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67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