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探析

发布时间:2020-11-09 18:49
   美国现代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部分诗歌以及剧本。福克纳的一生致力于反映并揭示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困境"的问题,他精心塑造了一系列被生命意识所召唤、与传统共鸣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折射出了复杂而感人的人性美。马克思说:"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在任何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都直接反映着该社会的本质。因此,大量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福克纳研究。本文选择福克纳小说的一些作品,探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康普生、《我弥留之际》的艾迪·本德伦、《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并分别探析这三位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
【文章目录】:
一、威廉·福克纳与其三部作品简介
二、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 《喧哗与骚动》中风流成性的凯蒂·康普生
     (二) 《我弥留之际》中孤独终生的艾迪·本德伦
     (三)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缺乏真爱的艾米丽
三、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一) 反叛强烈的凯蒂
     (二) 既怨世又向往新生活的艾迪
     (三) 追求真爱至死的艾米丽
四、结 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楚安;《S》: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的新探索[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2 通山;;传统二人转中的女性意识[J];艺术广角;1998年01期

3 周娜;;爱的失落与女性意识的匮乏——重读《登记》[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王丽;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5 杜思梅;复苏的性别──浅谈新时期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孙胜忠;反讽、象征与女性意识——评凯特·肖帮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变故》和《暴风雨》[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7 吴翔明;《诗经·国风》第一人称诗中的女性意识浅析[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王雯;中国传统女性意识的现代解读[J];齐鲁艺苑;2004年04期

9 徐艳;狄金森诗歌——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声[J];语文学刊;2005年07期

10 刘润润,陈梅;论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红;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D];苏州大学;2004年

2 赵林云;论女性意识视域下的当代女性诗歌[D];山东大学;2013年

3 张维娟;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金美英;中韩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6 谢海平;拓展与变异[D];山东大学;2007年

7 修磊;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程箐;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与消费主义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沐金华;论战争背景下的40年代女性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晓虹;历史与女性的抒写[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周;《磨砺》之女性主义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廖冬莉;兰州市女子职业学校“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积梅;论铁凝小说的女性意识[D];河南大学;2003年

4 姚范美;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峰蓉;论后新时期女性作家文本的性别置换现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孔祥营;论张抗抗的女性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吕燕清;突围与困厄[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永菊;海明威的女性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利侠;蒲松龄女性意识的重新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志艳;林白小说的女性话语特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6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6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