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都柏林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I562.0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写作及出版
第二节 乔伊斯《都柏林人》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简述
第四节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都柏林人》创作时代的伦理背景
第一节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爱尔兰的社会状况
第二节 乔伊斯的个人伦理道德信仰和《都柏林人》的创作背景
第三章《都柏林人》所体现的爱尔兰的伦理现实
第一节 宗教伦理
一、宗教对心灵的禁锢——《姐妹》、《偶遇》
二、宗教世俗化——《阿拉比》、《圣恩》
第二节 政治伦理
一、政局混乱——《死者》、《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
二、政治腐败——《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节 爱情、婚姻、家庭伦理
一、爱情虚无——《寄寓》、《两个浪子》
二、婚姻不和谐——《一朵浮云》、《无独有偶》
三、家庭不完善——《伊芙林》、《土》
第四节 个人伦理
一、人性扭曲——《偶遇》
二、良心丧失——《悲痛的往事》
三、正义感缺失——《车赛以后》、《母亲》
第四章 《都柏林人》所承载的伦理学意义
第一节 乔伊斯在《都柏林人》的创作中所肩负的道德责任
第二节《都柏林人》记载着爱尔兰的伦理道德历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淇;傅浩;;赏析[J];散文诗;2011年19期
2 张宪魁;;向传统告别——试析《都柏林人》的艺术特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陈嘉如;;《阿拉比》的美学蕴涵——于细微处洞察人类生活与命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4 申富英;;论《尤利西斯》中的禁忌[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5 董梅;;“一朵小云”的意象[J];飞天;2011年12期
6 邹汉明;;坚定地做一名超越时代的现代派[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9期
7 龙小清;;浅析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文体[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1期
8 陈恕;;爱尔兰文学在中国——世纪回眸[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9 于娜;;历经风雨见彩虹——论D·H·劳伦斯之《虹》的女性成长主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薛海燕;;话语冲突与“心理空间”——《死者》中主人公康罗伊顿悟之心理动因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庆军;《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韵;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之文体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李玺;论《都柏林人》中的精神瘫痪[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水四;《都柏林人》顿悟艺术特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闫怡君;《都柏林人》中的两难结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徐明慧;乔伊斯《都柏林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汤开艳;《都柏林人》中的同情之叙述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闫焱;民族身份的寻求[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琨;共同的精神危机—论爱德华·P·琼斯《迷失城中》对《都柏林人》的继承与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璇;《都柏林人》狂欢化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史红霞;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过渡仪式视角下的解读[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6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