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美国牧歌》中犹太人的美国噩梦

发布时间:2020-11-12 14:29
   本论文主要通过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美国牧歌》中利沃夫一家数代人在战后美国噩梦般的经历探讨犹太人的美国梦,时间跨度主要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梦是美国生活和文学中的常见主题,被一代代美国人,特别是外来的美国移民所憧憬,也被一代代作家所津津乐道。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美国牧歌》中刻画了二战后数代犹太移民的美国梦及其破裂,反映了战后美国犹太性和美国文化的复杂变化。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文坛最著名也是最备受争议的犹太作家之一。他著述颇丰,获奖众多。罗斯迄今已发表了27部小说,其中发表于1997年的《美国牧歌》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该小说也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已经在西方国家激起了热烈的讨论,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在中国该小说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只有极少文章间或涉及和几篇博士论文略有论述。故本文拟从美国梦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本文共包括六部分。在第一部分“引言”中简单介绍了美国犹太文学和作家菲利普·罗斯,针对《美国牧歌》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研究空白,提出了研究问题以及概述了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论述了该小说中出生在美国的祖孙三代犹太人(娄、瑞典佬和梅丽)的美国梦,分别大致与二战、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相对应。不同的时代给他们的梦想打上了不同的烙印。尽管其梦想的核心截然不同,但在形式与精神上却颇有相通之处。 第二章“犹太人的美国噩梦”考察了三代犹太人各自梦想破灭的具体表现。每一代人都是对上一代人梦想核心的否定,他们各自所珍视的都不可避免、无可挽回地破碎了,失去了。他们美好的美国梦竟无一避免地成为了美国噩梦。 第三章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造成犹太人美国噩梦的根本原因。梅丽的炸弹根植于二战以来美国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以及美国政治经济生活所发生的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并由此而生成的诸多深层的文化社会冲突。这些冲突与美国梦的最初理念根本对立,以至于数代犹太人美好的美国梦想注定要演变为一场场美国噩梦。 第四章探究了罗斯通过《美国牧歌》表达的对二战后美国犹太人的犹太性和美国梦的深思。借助独特的叙事技巧,罗斯显示了他对美国犹太人的犹太性和美国梦矛盾而又统一的看法。这些技巧主要有作家罗斯、叙事人朱克曼和主人公瑞典佬的重叠,罗斯、朱克曼和杰瑞与梅丽的精神暗合,朱克曼的叙述中或瑞典佬破碎的回忆中彼此冲突的人物话语等等。 最后,基于以上四章的探讨,论文在结束部分得出如下结论:罗斯在《美国牧歌》中表现了战后数代美国犹太人的美国噩梦,探究了犹太传统与美国社会文化在美国犹太人身上呈现上的张力冲突。这些犹太人的美国噩梦表明,犹太人在战后的美国并非身处天堂而是身陷困境,并非生活在新的家乡而是被放逐在新的流散异乡,并非栖居于新的“应许之地”而是置身于一片现代荒原。同时,作品中对犹太人美国噩梦的探索暗示了罗斯对不同的犹太追梦人、犹太传统和美国文化复杂多维的情感和立场。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Various Jewish American Dreams
    Ⅰ Paradise of the Jews
    Ⅱ Paradise of the Assimilated Jews
    Ⅲ Paradise of All the Exploited and Oppressed
Chapter Two Jewish American Nightmares
    Ⅰ An American Nightmare of a Jew
    Ⅱ An American Nightmare of a Jewish Assimilationist
    Ⅲ An American Nightmare of a Messianic Figure
Chapter Three Roots of the Jewish American Nightmares
    Ⅰ A Cultural Nightmare
    Ⅱ An American Social Nightmare
Chapter Four Roth's Insights into Jewishness and American Dream
    Ⅰ Jewishness
    Ⅱ American Dream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烨;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塞莫儿·利沃夫的悲剧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姚秀娟;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小燕;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后人道主义探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罗梅;当代犹太人的美国梦悲剧[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颖;迷失在身份荒野中的“精神流浪汉”[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诸葛巧媛;《美国牧歌》的象征主义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延梅;菲利普·罗斯小说的欲望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钰鸿;梦想三步曲[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褚娜;论《美国牧歌》中三代美国犹太人的身份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0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80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