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选择的困惑与光芒——对小说《追风筝的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08-27 04:35
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主人公阿米尔和他的仆人之间的故事。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说所蕴藏的伦理内涵。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为依据,分析主人公阿米尔在人生三个不同时期所做出的伦理选择,阐释阿米尔一步步弃恶向善的道德之路。文章认为,主人公阿米尔的每一次伦理选择都为其后来的情感煎熬、道德升华做出了伦理铺垫,也揭示了"罪恶与惩罚""行善与救赎"的伦理意义。小说也借此实现了文学文本劝人弃恶扬善的教诲意义。
【文章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摇曳期
二、道德折磨期
三、自我救赎期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斯芬克斯因子博弈后的伦理回归——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追风筝的人》[J]. 马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06)
[2]《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格成长——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解读阿米尔的三重人格[J]. 郑素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3]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评聂珍钊教授《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J]. 樊星,雷登辉.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3)
[4]《追风筝的人》的伦理道德解读[J]. 党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生与垦拓[J]. 朱振武,朱晓亚. 当代外国文学. 2013(02)
[6]当代英语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解析[J].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2(15)
[7]认知诗学视角下《追风筝的人》的主题解读[J]. 郭巧懿.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8]《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J]. 黄莹.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本文编号:3365659
【文章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摇曳期
二、道德折磨期
三、自我救赎期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斯芬克斯因子博弈后的伦理回归——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追风筝的人》[J]. 马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06)
[2]《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格成长——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解读阿米尔的三重人格[J]. 郑素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3]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评聂珍钊教授《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J]. 樊星,雷登辉.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3)
[4]《追风筝的人》的伦理道德解读[J]. 党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生与垦拓[J]. 朱振武,朱晓亚. 当代外国文学. 2013(02)
[6]当代英语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解析[J].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2(15)
[7]认知诗学视角下《追风筝的人》的主题解读[J]. 郭巧懿.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8]《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J]. 黄莹.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本文编号:3365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36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