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蝇王》的神话原型解读

发布时间:2022-01-14 16:10
  本文从神话原型角度对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著名小说《蝇王》进行了解读。全文共由四章构成:在引言部分,论文综述国内《蝇王》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提出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本文的写作目的是突破《蝇王》研究的惯性思维逻辑,从神话原型角度进行重新阐释,以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第一章是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简介。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重要批评流派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弗雷泽的人类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本章重点论述了弗莱对原型理论的新阐释。弗莱认为文学创作就是努力寻找人类原型,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就是透过原型去发掘其象征意义。因为《蝇王》文本中存在大量神话原型,故可以这种理论为论证的切入点,展开论述。第二章是人物原型分析。通过分析人物原型,揭示二十世纪是一个“死亡的世界”,以西门为代表的上帝原型作为人类罪恶的替罪羊被献祭给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怪兽”,上帝被看作疯子受人嘲笑,“上帝死了”。猪仔是彭透斯的置换变形,以彭透斯为代表的理性力量无法与强大的非理性力量相抗衡,科技理性犹如人类舞台上的小丑,...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神话原型批评
    第一节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简介
    第二节 神话原型阐释依据
第二章 “死亡”世界
    第一节 “上帝死了”——替罪羊原型
    第二节 受难的普罗米修斯——疯子原型
    第三节 “科学死了”——小丑原型
第三章 狂欢与怪兽
    第一节 狩猎场景——狂欢仪式
    第二节 恐惧的阴影——怪兽原型分析
第四章 《蝇王》的神话结构分析
    第一节 神话的回归
    第二节 日神和酒神原型——弑王仪式与权力的交替
    第三节 伊甸园神话——离家与放逐原型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型”概念新释[J]. 杨丽娟.  外国文学研究. 2003(06)
[2]人性恶神话的建构——《蝇王》在新时期中国的主题研究与接受[J]. 张和龙.  中国比较文学. 2002(03)
[3]现代寓言小说《蝇王》中人物的象征意义[J]. 李欣.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02)
[4]一部匠心独运的现代寓言──评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J]. 徐明.  东北师大学报. 2000(03)
[5]活动靶——1976年5月16日在法国英国研究学会鲁昂分会的演讲[J]. 威廉·戈尔丁,迎红,立涛.  外国文学. 1999(05)



本文编号:3588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588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