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方言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方言翻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楼梦翻译研究在翻译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翻译学范畴及各个层面的研究论文每年呈递增趋势,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具体语言层次方面的研究,书名,英译史的研究,翻译标准方法理论的探讨,文化信息的传递,语篇分析等无不包含。英译本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研究成果也备受瞩目。同时研究内容,方法程序,指导思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证,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红楼梦中的方言现象进行研究,以获得对翻译策略系统的认识。 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方言是一种非标准语,具有独特的地域、时间、社会、个人等的语言特征,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决定了方言翻译的性质与特点.英汉方言的翻译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涉及语言学、翻译学及文化研究理论的复杂问题,常常对翻译工作者构成极其棘手而无法回避的挑战。作为文学经典著作,红楼梦因其多元的文化现象而著称,如饮食,礼仪,民俗,建筑,服装,语言等。其中语言层次中即包括多种方言元素的并存,如北京官话,下江官话的运用。方言的使用,一方面对于人物塑造,体现人物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刘姥姥的幽默是借助于北京土话中某些同音字来达成的;王熙凤的泼辣和干练也能从她所持的方言词汇中洞察;林黛玉的忧愁性格与南方方言的柔美,悦耳动听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方言又因其在历史,地域独特性方面的特点而为研究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文化的研究是个大的范畴,切入点也很多,只有选取具有独特性且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现象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方言作为文化的一种,既囊括在文化范畴内,又因其本身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而备受关注。再加之红楼梦这部惊世之作,构成了大文化背景中的独特小风景,为进一步研究文化提供了恰当的切入点。本文通过比较红楼梦中方言与其英译本方言处理问题,对方言翻译的方法及原则做进一步的认识和探索。即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经过翻译的处理后是否仍旧保持这种独特性?该如何判断?又以什么作为衡量的标准呢?通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及金堤的等效论来阐述方言翻译中的等值及等效问题,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参考。尽管翻译中绝对的等值很难达到,但通过多种手段的运用,译者还是可以达到尽如人意的译作。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译者提高根据不同的读者群及要达到的效果选用翻译策略的意识和能力,为当今文学和文化翻译乃至各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弥补现有相关研究中的不足,,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 方言翻译 功能对等 等效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5-7
- 摘要7-10
- Introduction10-13
- Chapter one Dialect13-20
- 1 Definition of the dialect13-14
- 2 Divisio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Dialect14-17
- 3 Dialects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17-20
- Chapter two Equivalent Dialect Translation20-30
- 1 Equivalence and its development20-22
- 2 Equivalence on meaning22-25
- 3 Equivalence on structure25-30
- Chapter Three Functional Equivalence30-47
- 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n semantics31-41
- 2 Equivalence on style41-47
- Chapter four Dialect Translation on Equivalent Effect47-56
- 1 Equivalence on main spirit47-50
- 2 Equivalence on concrete facts50-53
- 3 Equivalence on artistic imagery53-56
- Conclusion56-58
- Notes58-60
- Bibliography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涤非;;文化内涵与习语翻译的功能对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廖治敏;;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天净沙·秋思》的两种英译本[J];经营管理者;2009年14期
3 詹红娟;;从功能对等探讨英语歌名翻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赵永庆;;西塞罗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J];考试周刊;2009年41期
5 张昀霓;;语言象似性与功能对等翻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欧阳恒维;论“功能对等”原则在翻译中的应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7 胡作友,张小曼;意图性与语用翻译[J];学术界;2005年06期
8 张佩秋;;从“功能对等”和“审美价值”角度看报刊新词英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于彩月;;试论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3期
10 张新宁;李玲;;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实效性[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梦婕;;“功能”之较——浅谈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与“功能对等”之异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9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2 陕西 万重;轻松实现界面无闪烁多语言切换[N];电脑报;2001年
3 刘德标 译;ICC Rules for Documentary Instruments Dispute Resolution Expertise[N];国际商报;2003年
4 淄博水利技工学校 李继芳 山东工业大学物流工程技术中心 王莹;机械装配图的逐级爆炸效果[N];计算机世界;2000年
5 ;飞猪网事[N];电脑报;2004年
6 ;TM+MT是一种出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贾志勇;巧用Clear结束进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David;在线英语词典看过来[N];电脑报;2003年
9 ;大买家(7)[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志英 整理 吴瑾君(上海市版权局);从京、沪版权贸易变化看中国出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刘妍;文化与语言的跨界之旅:《庄子》英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尚宏;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坤;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西厢记》英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余雅清;功能对等视角下《边城》两英译本对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雅丽;从功能对等视角看《红楼梦》两译本中言外功能的翻译[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汤少飞;从功能对等看《朝花夕拾》译本中风格的可译性[D];安徽大学;2010年
5 刘丽;从功能对等理论解析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的变译现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田;功能对等视角下旅游景点介绍翻译[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冯小瑞;从功能对等视角探讨网络新闻英语的翻译[D];中北大学;2010年
8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徐s
本文编号:372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7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