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字》中对话的语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9 11:01
本文关键词:小说《红字》中对话的语用分析
【摘要】:长篇小说《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自从这部作品问世以来,很多文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该小说中的对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属于语言学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了文学语用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列举了国内外学者将语用学与小说对话分析相结合的一些研究成果,探讨了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红字》中对话的可行性。本文使用了两个基本的语用学理论:Grice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Grice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之下的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准则是人们在交谈中大多要遵守的规约,但事实上,这些规约常常被违反,从而产生会话含义。 本文选取了小说《红字》中的三十五个对话,运用上述语用学理论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一、对小说《红字》中对话的分析进一步证明语用学中的这两个核心理论不仅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对话分析,而且同样可以用来分析小说中的对话。二、小说《红字》中的人物在会话中常常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个或几个准则,产生会话含义,正是这些准则的违反使得各个人物栩栩如生、独一无二。三、但并非所有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都会产生会话含义,小说中海斯特和珠儿间的很多对话就属于这种情况。海斯特不能告诉珠儿红字的真正含义以及她父亲的真实身份,故珠儿每次问及此,她都没有说实话,她说了一些自己明明知道是不真实的话,但她的目的是要使珠儿相信她所说的是真的,设法制造假象,这种情况不产生会话含义。四、对这些对话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把握情节发展、揭露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揭示该小说的主题。 希望通过对《红字》的语用学角度的分析能够对更好地理解小说有所帮助,同时对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其他小说有所启示。
【关键词】:《红字》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Chapter 1 Introduction8-11
- 1.1 Purpose of the study8-9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9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9-11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1-16
- 2.1 Literary pragmatics abroad11-12
- 2.2 Case studies of pragmatics in literature abroad12-13
- 2.3 Literary pragmatics in China13-14
- 2.4 Case studies of pragmatics in literature in China14-15
- 2.5 Summary15-16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16-23
- 3.1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16-18
- 3.2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18-22
- 3.3 Summary22-23
- Chapter 4 Analysis of the Dialogues in hte Scarlet Letter23-56
- 4.1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carlet Letter23-24
- 4.2 Analysis of dialogues in the Scarlet Letter24-55
- 4.2.1 Violation of the Quality Maxim and Quantity Maxim24-47
- 4.2.1.1 Dialogues between Hester and Dimmesdale25-33
- 4.2.1.2 Dialogues between Hester and Chillingworth33-40
- 4.2.1.3 Dialogues between Dimmesdale and Chillingworth40-45
- 4.2.1.4 Dialogues between Hester and Pearl45-47
- 4.2.2 Violation of the Relevance Maxim47-49
- 4.2.3 Violation of the Manner Maxim49-55
- 4.3 Summary55-56
- Chapter 5 Conclusion56-58
- 5.1 Major findings56-57
- 5.2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57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57-58
- Bibliography58-60
- Acknowledgements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壮麟;;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2 夏侯富生;;《傲慢与偏见》中的礼貌言语行为与交际世态[J];外语研究;2009年04期
3 俞东明;曲政;;中国国外文体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10期
4 涂靖;中国的文学语用研究发展态势[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5 荆兴梅;冯敬玉;;《爵士乐》的后现代性及其语用学阐释——文学语用学的一个范例[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6 涂靖;;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7 邵志洪;从Hamlet与Polonius的对话看会话中的“合作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8 涂靖;《名利场》语用解读——文学语用学探索之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涂靖;语用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语用学探索之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封宗信;语用学、文体学与文学研究[J];国外文学;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562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6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