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3:08
本文关键词: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研究
【摘要】:小说是作家生活体验和丰富想象力的完美结合,它所反映的内容与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严歌苓的作品一直广为传颂,多部小说被翻拍成影视作品。我们从她以往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对于历史叙事的偏爱以及对中国女性的关注。这部作品虽然还是以历史叙事为主,但严歌苓却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男性形象。《陆犯焉识》主人公是作者以其祖父为原型而创作出来的,严歌苓在反观自己家族命运的同时,也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遭际和精神境遇进行了深刻探寻,让个体和历史在命运的轨迹上交叉碰撞,使我们既惊诧于历史对个体的倾轧,又感叹于个体对历史的反抗。 《陆犯焉识》有着丰富的主题意蕴。首先,它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察,即上个世纪风云动荡的年代中,个体所经历的磨难和自身对这种磨难的抗衡;其次,是对“史”的书写,这部作品在言说主人公一生历程的同时,一幅中国史的悠远画卷也展现在我们面前;最后是对人性的挖掘,小说描述的背景是政治统治一切是非已经混乱的年代。作者用冷静睿智的目光来洞察当时的人性危机,但在这种危机之中也透露出人性最初的善良之光。《陆犯焉识》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具有丰富的内涵,纵观整部作品,我们不禁感叹主人公以及其他人物的生不逢时,可以说年代决定命运,主人公的追求之路注定充满艰辛,作品中其他小人物的牺牲品形象更加印证了那个年代的波诡云谲。 与严歌苓以往的作品相比,《陆犯焉识》的艺术表现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出身于科班的严歌苓加上自身文学天赋,使得文字在她笔下闪现出异常动人的光彩,在《陆犯焉识》的创作中,严歌苓运用了类似电影化的方式,多个镜头交叉并行,采用多个叙述视角来讲故事,并不断地运用插叙、倒叙和预叙,避免情节发展的平铺直叙,多条线索的交叉叙述使故事更加生动具体。另外,严歌苓以戏谑性的语言来讲述沉重的故事,有力地反讽了当时的时代政治,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地域化也给作品增添了一份生活真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严歌苓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和想象力以及娴熟的叙事技巧,再加上信手拈来的语言构成了这部转型之作。透过《陆犯焉识》,我们可以看到严歌苓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她作为一个文人主动把反省中国民族历史之痛作为自身应该履行的责任。
【关键词】:《陆犯焉识》 主题意蕴 形象塑造 艺术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陆犯焉识》的主题意蕴14-29
- 2.1 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探察14-18
- 2.1.1 荒诞政治下的异化14-16
- 2.1.2 温柔情感中的不屈16-18
- 2.2 对“史”的书写18-24
- 2.2.1 中国史和个人史的交错19-21
- 2.2.2 家族史和精神史的交响21-24
- 2.3 对人性的挖掘24-29
- 2.3.1 人性的扭曲和畸变24-26
- 2.3.2 人性的坚持和光辉26-27
- 2.3.3 人性的批判和思考27-29
- 第三章 《陆犯焉识》的人物形象塑造29-39
- 3.1 颠沛命运的传奇化形象29-33
- 3.1.1 执着自由的浪子形象29-31
- 3.1.2 坚守爱情的痴女形象31-33
- 3.2 时代政治的牺牲品形象33-39
- 3.2.1 “完美型”男性形象的沦落33-35
- 3.2.2 “天使型”女性形象的悲剧35-36
- 3.2.3 “暴徒式”配角形象的毁灭36-39
- 第四章 《陆犯焉识》的艺术表现39-47
- 4.1 丰富的叙事技巧39-44
- 4.1.1 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39-41
- 4.1.2 多样叙事手法的运用41-43
- 4.1.3 多条叙事线索的并存43-44
- 4.2 传神的语言魅力44-47
- 4.2.1 叙事语言的丰富性和戏谑性44-45
- 4.2.2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地域化45-47
- 第五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涛;;论严歌苓小说的艺术张力[J];电影文学;2009年07期
2 汪倩秋;;以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陆犯焉识》[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3 贺晓武;;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虚构艺术[J];当代文坛;2013年01期
4 卢天玉;;作为故事中的“我”和叙述者的“我”——论华人女作家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超越性[J];电影评介;2013年04期
5 龚自强;;“后伤痕”书写的复杂性——论历史与人性深度交织的《陆犯焉识》[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2期
6 张小璐;;异化的雄性——试析严歌苓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3期
7 姚利芬;;《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围城”人生[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8 李丹;;《陆犯焉识》的电影化书写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9 王冬梅;;在异域夹缝中求生存的女强者——以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王蕾;;管窥《陆犯焉识》中的“逃”[J];才智;2013年23期
,本文编号:634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3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