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西方悲剧制导因素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07 20:19

  本文关键词:西方悲剧制导因素理论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西方悲剧理论 悲剧 制导因素


【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过往对于悲剧以及悲剧理论探讨的极端化走向,使悲剧以及悲剧理论的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其发展走势一方面呈现出哲学化,另一方面趋于泛化。对于悲剧与悲剧理论的探讨因理论的晦涩、枯燥与泛化后的去深度,形成鲜明的不协调,也正因此,悲剧与悲剧理论从文艺的核心问题走向边缘化。本文对于西方悲剧理论中悲剧制导因素的探讨正是基于上述这种悲剧理论发展的极端化走向而提出的。 纵观西方悲剧理论中悲剧制导因素的历史,悲剧制导因素的研究都离不开两种方法论意义的维度,一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着重研究社会历史条件对悲剧创作的影响;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着重从作为悲剧主体的人的本质属性中去寻找,悲剧制导因素理论分析就是要弄清这两者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悲剧产生既受社会历史“他律”的制约,又受人性“自律”的支配,悲剧制导因素是按照“他律”和“自律”所形成的“合力”来运行的,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与普遍人性的合理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悲剧的产生原因往往直接表现为由于社会和历史局限而产生的痛苦和磨难,但也深深植根于人性与生俱来的特征中。生存与死亡,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长期困扰着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种种社会实践都会不自觉地体现这种矛盾性,而这些存在于人的自身的矛盾恰恰是构成了人类情感生活和实践生活的基本动力,推动着人去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实现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悲剧正是产生于人对这种社会历史给定限制的抗争和自身局限的超越活动中。 本文基于悲剧理论发展的历史性立场,以悲剧的发生形态和悲剧理论的流变过程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西方悲剧理论的梳理,从社会历史和人性两个角度对悲剧制导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剖析了孤立和片面的认识对于全面理解悲剧制导因素的破坏性和阻碍性,从而倡导一种将悲剧文本与社会因素、时代因素等相结合的多维度视角来看待悲剧制导因素。与此同时,,对于悲剧制导因素的意义与价值,从理论发展、创作主体、接受主体三个方面做出了阐释。从整体的悲剧理论发展看,它有助于悲剧理论的建构,从悲剧创作实践而言,它为悲剧创作主体提供有益的借鉴,此外,对于悲剧接受环节来说,它可以深化接受主体对悲剧的理解,从而实现对现实人生的把握与超越。
【关键词】:西方悲剧理论 悲剧 制导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0
  • 第一章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流变10-21
  • 一、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早期观念10-13
  • 1、 命运力量的网罗10-12
  • 2、 忏悔中的原罪与苦难12-13
  • 二、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发展13-21
  • 1、 伦理力量实质的分化冲突与和解13-15
  • 2、 唯意志论的挣脱与冲突15-17
  • 3、 社会矛盾冲突的制导因素理论17-19
  • 4、 性欲的压抑与冲突19-21
  • 第二章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分析与评价21-30
  • 一、 悲剧制导因素形成的分析21-26
  • 1、 社会历史条件之于悲剧制导因素的形成21-23
  • 2、 人性之于悲剧制导因素的形成23-25
  • 3、 社会历史条件与人性共同作用之于悲剧制导因素的形成25-26
  • 二、 西方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评价26-30
  • 1、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合理性评价27-28
  • 2、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局限性评价28-30
  • 第三章 悲剧制导因素理论的意义与价值30-35
  • 一、 对悲剧理论建构的作用30-32
  • 二、 为悲剧创作提供借鉴32-33
  • 三、 对于悲剧接受主体的悲剧本质认识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39
  • 个人简历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虎;中国古典悲剧“团圆”结局评析——兼与西方悲剧比较[J];学术界;1999年03期

2 汪树东;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王焱;论三大类型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性[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熊元义,余三定;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熊元义,余三定;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何辉斌;中庸视野中的西方悲剧[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5期

7 伏涤修;略论中西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张洁玉;;中美灾难片危机意识的差异性探源[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9 孙红;从中西方悲剧观念的历史流变看其悲剧人生观[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10 于红岩;张永席;刘亚飞;;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看中西戏剧审美观差异[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凯;;元明清悲剧审美三题[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孟辉;儒雅倜傥 厚德载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梁晨霞;《赵氏孤儿》与《麦克白斯》[N];文艺报;2007年

3 彭公亮 熊元义;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4 艾珊歌;《中国悲剧引论》研讨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8年

5 ;中国戏曲发展论坛的几个争鸣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郑欣淼;当代文艺理论的反思与探索[N];人民日报;2005年

7 邓晓芒;人生的功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傅光明;老舍的剧作[N];中国邮政报;2002年

9 ;说不尽道不完的程砚秋[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余贽;哈姆雷特的“延宕”[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再红;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振华;古典与现代[D];厦门大学;2008年

3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6 段蕾;京剧音乐中的悲情性[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采;西方悲剧制导因素理论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2 艾嘉;论西方悲剧人物形象理论的发展变迁[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润芳;中国古典悲剧论[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园;18世纪50年代—19世纪30年代德国悲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韩亮亮;悲歌一曲[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陈薇;试探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的悲剧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吕煜;从朱丽叶,克里斯汀和繁漪比较研究悲剧的死亡主题[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由奎东;从《窦娥冤》与《赵氏孤儿》看元人杂剧的悲剧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何华;西方悲剧美学梳理及中西悲剧探析[D];安徽大学;2011年

10 万骄阳;中国当代家族小说中的西方悲剧意识[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6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36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e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