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小镇畸人》中的现代主义特色

发布时间:2017-08-28 15:08

  本文关键词:论《小镇畸人》中的现代主义特色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主义特色 真理 畸人 重复意象


【摘要】: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二十世纪极负盛名的作家,美国现代文体创立者之一。他是一位擅长讲故事的作家。他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威廉·福克纳将他称他为“我们这一代作家之父”,马尔科姆·考利甚至称赞他为“作家的作家”,认为安德森是他那一代讲故事的作家中唯一对后一时期作家的写作风格和眼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文坛享有特殊的地位。他擅于把每日谈话中的真实话语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用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格式撰写文章,冲破了过去惯例保守的形式。舍伍德经常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技巧来描写他所处的时代,探求主人公们的心理斗争,向读者展示真实的社会情况。舍伍德认为作家的职责就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人生。也正是这样,他的小说,受到了国内外文学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出版于1919年的小说《小镇畸人》是舍伍德·安德森文学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并在美国文学杂志上获得大奖,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推崇和赞扬。作为现代主义小说文体的开创者之一,安德森非常关心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况并积极探索人类孤独的根源。小说《小镇畸人》中作者以高度精练的思绪,通过小城人物生活的一个个“瞬间”,描绘了一群“畸人”。他们努力沟通,希望得到理解,期盼幸福,却又相互疏离、内心压抑。这部小说被认为是探究美国意识的圣经。它将笔锋直指小说人物的内心深处,用温柔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美国中西部小镇人民的生活及精神状况,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论文从美国现代主义来源、发展及主要特点出发,通过现代主义的角度分析《小镇畸人》的现代主义主题以及舍伍德·安德森的创作手法。 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导论、正文和结论。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部分介绍了舍伍德安·德森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对舍伍德作品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视角现代主义及本论文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对美国现代主义的来源,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的回顾以及现代主义对舍伍德·安德森创作方面的影响做了简要的概述。美国现代主义是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和工业经济的发展的背景下而产生的。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而现代主义正是伴随着这股思想而进一步发展的。20世纪的美国现代主义有以下几种特点:现代主义小说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美国的现代主义小说主题内容包含了人与社会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异化冷漠;对自我生存价值的怀疑;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现代主义小说对反传统的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索。《小镇畸人》就是典型之作。 第二章重点探究了《小镇畸人》中现代主义特色的主题,,现代主义作品中经常体现人们心灵的孤独,精神的空虚,信仰的缺失,人际关系冷漠的主题。同时现代主义作品中也有描写人们对爱的向往,对交流的渴望。《小镇畸人》中,处在转型时期的小镇里的人们渴望交流爱,但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式,适应不了变化的社会观念,因此变得更加冷漠孤独,情感和心理变得畸形。小镇里的人因信仰的缺失把很多模糊思想看作真理。事实上这些真理只是他们自己的奇思异想,而不能被称作真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变的破碎、污浊。现代主义作品中有表现人们对自我生存价值的怀疑的主题。小说中刻画了这样的主题。小镇里的人们因为对自我生存价值的怀疑产生了奇怪的思想和难以让人接受的怪异行为。《小镇畸人》中刻画了异化的主题。现代主义作品中强调人性的缺失和与扭曲的心理主题。小说中对人性的缺失和扭曲的心理的主题进行了阐述。小镇里的人们的每一个眼神交流,每一个动作都细腻的揭示了过渡时期人们的思想创伤和变态心理,他们怪异的行为体现了他们的孤独,渴望爱和交流。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小镇畸人》中所运用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艺术作品中有许多现代主义艺术特色手法。舍伍德·安德森在《小镇畸人》中采取了以下现代主义特色的艺术手法:微妙构思的主角,简约流畅的语言描写,独具特色的心理描写,重复的意象手法。《小镇畸人》中表面上虽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但是乔治威拉德是全文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小说中的小镇畸人们对乔治威拉德的的心灵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乔治威拉德成长的过程也是渐渐脱离与温斯堡镇联系的过程。《小镇畸人》中人物运用了简约流畅语言,符合他们的社会地位,深化了主题。小说中很多意象如房子墙扭曲的苹果等的运用不仅加深了现代主义小说的主题,而且使抽象的意义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小镇畸人》中有许多处笔墨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只有当人的内心世界被细致入微的表达出来,才能让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真实想法。 结论部分重申了《小镇畸人》中显明的现代主义的主题,以及舍伍德·安德森的现代主义特色的创造手法。同时强调了本论文的现实意义:不仅让读者对转型时期的美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熟思。同时指出文学教学中语言,意象的运用及人物的心理描写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代主义特色 真理 畸人 重复意象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Introduction12-16
  • Chapter Ⅰ An Overview of American Modernism16-21
  • 1. The Origins of Literary Modernism16-17
  • 2. Review of American Modernism in the 20th Century17-18
  • 3. Influence of Modernism on Sherwood Anderson’s Creation18-21
  • Chapter Ⅱ Modernism Themes in Winesburg, Ohio21-52
  • 1. Authenticity beneath the Life of the Grotesques21-32
  • 2. Pursuit of New Value of Life32-36
  • 3. Human Nature Underlying in the Grotesques36-41
  • 4. Alienated Elements Embodied in the Grotesques41-52
  • Chapter Ⅲ Modernism Writing Styles in Winesburg, Ohio52-68
  • 1. The Adoption of Language Style52-56
  • 2. The Employment of Psychological Technique56-60
  • 3. The Use of Repeated Image60-68
  • Conclusion68-71
  • Bibliography71-73
  • Acknowledgements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燕;;从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看语言的缺憾[J];科技资讯;2006年23期

2 江玉娥;林国兵;;“畸人”的出路在何方?——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群像解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唐静静;;“小镇”原型浅释——试论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小镇”文化[J];大众文艺;2013年23期

4 张英;;论舍伍德·安德森消极的工业观[J];语文学刊;2006年21期

5 裴瑞成;;舍伍德·安德森的三大主题 情感压抑—社会离疏—爱的困惑[J];青年文学;2010年24期

6 王莹;徐家林;;解读舍伍德·安德森《纸团》中的“离奇”婚姻[J];青春岁月;2010年20期

7 周维培;文化寓言与道德批判——舍伍德及其代表剧作[J];安徽新戏;1997年03期

8 李琪;;生活语言的深刻解读——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我想要知道为什么》[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5期

9 杨静;;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鸡蛋》中“父亲”的悲剧命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李建武;陈艳丽;;从评价理论角度看舍伍德·安德森的“父子情”[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智敏;;一曲没落贵族的哀歌——评舍伍德·安德森的《兄弟之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方智敏;;危机与幻灭 孤独与畸变——评舍伍德·安德森的《俄亥俄州的温斯堡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文培;;评两篇探究“怪诞人”心理的杰作[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方智敏;;美国梦的幻灭,黑色幽默的滥觞——浅评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闫洁;舍伍德森林保卫战:救罗宾汉的“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李文俊邋译;要把词与句像挤牛奶一样挤得干干净净[N];南方周末;2008年

3 沈敏;共和党欲调62家电视台齐攻克里[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英国建筑评论家 《观察家》撰稿人 罗万·摩尔(Rowan Moore) 朱洁树 翻译;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一曲传统的挽歌[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琰;论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的两性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戴秋霞;阻碍理解和沟通的“墙”:舍伍德·安德森作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相云燕;《小镇畸人》中舍伍德·安德森的表现主义艺术[D];山东大学;2010年

4 熊端君;论《小城畸人》中人物群像的边缘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刘丹丹;孤独的挣扎 焦灼的求索[D];吉林大学;2005年

7 蒋丽香;《小城畸人》和舍伍德·安德森的女性视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蒋晓艳;《小镇畸人》中的畸形人物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乃峰;《小镇畸人》的荒诞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蔺咏新;自我、爱与沟通的迷失[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8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48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3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