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中作者作品读者关系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语境中作者作品读者关系的重构
【摘要】:从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各种文论流派的阐释一直围绕着作者作品读者。这种研究总是预设了一个先行的单一的人的主体。在后现代语境中,作品成了由语言结构支撑的文本,而文本的语言结构将作者、读者联系在一起。因此,只有在肯定作品文本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谈作者和读者的位置,才能探讨作者的建构、读者的"解"构(理解)以及三者之间的三维互动关系。作者在创作时,除了是作为作者之外,还是其作品的读者———隐含读者,而读者在阅读作品参与意义建构时成为隐含作者。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作者 作品 读者 后现代
【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文学性的历史建构与文学研究范式转型”(13YJA751036) 黑龙江省哲学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观念”(11B034)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作者是制造者、生产者、创造者、书写者。作者基于作品的概念总是和读者对立的。以作品为中心,著述的人叫作者,赏读的人叫读者。现代文学观念基于近代理性精神的宏大叙事,把作者假设成一个相对于外在现实世界的精神主体,对作品、读者都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主动者。而在后现代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汉广;;从“作者”到“写手”——作者:作为精神主体的确立与缺席[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阐释学视角评析《论语》两个中英对照译本[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郑超;;《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悲剧成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江晓华;;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张雪桦;;浅谈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的人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朱林;;本雅明翻译观与解构主义的形神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韦晓萍;;文化传播与接受:电影名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晓瑜;;思考《脸上的红月亮》[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2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刘洪祥;;浅论《水浒传》中“义”的价值评判[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4 于立深;;行政立法中的事实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徐冰;;论“休谟问题”的多层涵义[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张仁虎;娄必县;;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胡占春;胡春健;;基于三域能流空间的体系模式机制问题研究——相似性耗散、破缺、协同、环流生成机制与体系流能力的有序、潜序生成机制及结束语[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7 陈飞虎;大学教育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漪;经验中的先验[D];浙江大学;2010年
9 全慧华;《土地》的审美文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钟艳萍;论王尔德小说和戏剧中的审美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小妹;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红杰;罗素社会历史观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旭;龙纹的异化设计研究与应用[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8 谢添玉;《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欧阳继梅;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王玲;从中西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看文学与音乐欣赏中的互相渗透[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锦龙;“作者死亡论”的悖论──从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谈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秋平;;客观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评《嘉莉妹妹》中的嘉莉[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聂素民;激动的讽刺与平静的讽刺——比较《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手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潘轶群;;作者、文本、读者相互作用引导文学发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3期
4 王运平;;《追风筝的人》作者荣登2008全球畅销作者榜首[J];中国出版;2009年02期
5 ;热荐[J];男生女生(金版);2005年06期
6 ;前言[J];外国文学;1984年11期
7 张黎;;《您不信任我》赏析[J];写作;2011年05期
8 庄汉新;;崛起的《黑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9 钱锺书 ,杨绛;发扬特色 办好《译林》[J];译林;1988年01期
10 涂险兰;;论《苏菲的世界》的写作技巧[J];写作;199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素珍;;美国“新新闻主义”的扛鼎之作——评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吴文南;;沈从文和哈代作品中的乡土精神之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包丽丽;;《紫颜色》的色彩象征体系[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刘阳;;米修作品中的道家投影[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5 汪丽影;;没开枪的理由——简析大冈升平的《俘虏记》[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6 吴飒;;迷雾、虚无与存在——堂米格尔·乌纳穆诺及其《迷雾》[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7 张慧爽;;《小飞侠》的童话逻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戴鸿斌;;《铁蹄》与《党生活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唯中;;纳·迈哈富兹小说艺术的发展阶段[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10 罗晓云;;海勒笔下的大卫王[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岳添;《加缪全集》:提醒关注加缪的思想和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苏葵;海的女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李世琦;作品和人格一样伟大[N];深圳商报;2004年
4 彭懿 作家;安房直子的魅幻森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胡旭东;赫拉巴尔作品中译本 尽管“迟到”,,但还是来了[N];深圳商报;2003年
6 吉庆莲;2000年法语国家作家的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于凤川;古美共同保护海明威作品文献[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谢莹莹;卡夫卡的作品与现实[N];文学报;2003年
9 余中先;二00一年法国部分得奖作品[N];文学报;2002年
10 林均 袁楠;重视现当代作品的筛选、译介[N];文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琼;矛盾情结与艺术模糊性[D];复旦大学;2005年
2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陈靓;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杂糅性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孙艳华;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的幻想空间[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学の位相[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田明刚;化身于操心和欲望的爱—艾丽斯·莫多克小说的后精神分析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汪隽;列斯科夫的创作与民间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齐s
本文编号:754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5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