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建构:《福》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重写
发布时间:2017-09-23 08:12
本文关键词:解构与建构:《福》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重写
【摘要】: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生于南非土地上的荷裔白人作家。身为布尔人,却在一个亲英派家庭中长大,库切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感到困惑。长期的流散生涯使他具有一种与一切既定的规则制度和思维习惯保持距离的叙事视角。 《福》是在后殖民主义的语境下对笛福的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重写,在解构这部经典的同时,库切也在不断地建构一种新的多元开放的叙事系统。通过解构与建构,库切表达了对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黑人深深的同情与伦理关怀。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作为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库切小说与《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写《福》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重写,详细探讨了《福》所建构的新的荒岛历险记。第一节从两部小说的对比入手,细致探讨了两部小说的互文性,,以及《福》中的新角色——苏珊·巴顿。第二节以《福》为基点,反观《鲁滨逊漂流记》,讨论了《福》对这部经典小说的单一封闭叙述的解构。 第二章写《福》所建构的“他”的多元叙述。第一节通过论述苏珊·巴顿在文本中的自我建构和她与福先生关于话语权的争夺来探讨小说通过女性视角解构白人男性话语霸权。第二节结合库切的小说创作观来研究《福》如何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质疑与反思来解构单一叙述的权威,从而建构起一种多元的开放性的“他”的叙述。 第三章写库切对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黑人深深的同情和伦理关怀。第一节简要追述了南非的帝国殖民历史和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库切流散的生涯和混杂的身份对其写作的影响。第二节论述星期五通过沉默和重复的仪式、舞蹈和符号来进行别人无法探知的自我表述,进而论述了沉默的表述方式其实是星期五抵抗被言说、被建构命运的方式。 结语总结了库切的写作思想和他对处在困境中的他者的伦理关怀,而这种关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已经超越了种族、性别和时空的界限。
【关键词】:《福》 解构 建构 叙述 伦理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478.07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5
- 一、 库切小说与《福》的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 库切小说和《福》的国外研究现状12-15
- 第一章 建构新的荒岛历险记15-24
- 第一节 重写鲁滨逊的故事15-20
- 一、 笛福的鲁滨逊与《福》的克鲁索15-17
- 二、 “来历不明”的星期五和苏珊·巴顿17-20
- 第二节 质疑与解构经典20-24
- 一、 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反思20-22
- 二、 对经典荒岛故事的解构22-24
- 第二章 建构“他”的多元叙事24-35
- 第一节 女性声音解构男性话语霸权24-31
- 一、 苏珊在文本中的自我建构与反思24-28
- 二、 苏珊与福有关话语权的争夺28-31
- 第二节 解构叙述的权威31-35
- 一、 他和他的人31-32
- 二、 “他”的多元叙述32-35
- 第三章 对星期五的伦理关怀35-45
- 第一节 《福》的创作背景和库切的混杂身份35-40
- 一、 帝国殖民罪恶35-37
- 二、 库切的流散生涯和混杂身份37-40
- 第二节 星期五的自我表述方式40-45
- 一、 无法探知的星期五40-43
- 二、 以沉默回应被言说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段枫,卢丽安;一个解构性的镶嵌混成:《仇敌》与笛福小说[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2 张德明;;从《福》看后殖民文学的表述困境[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3 石平萍;关注局外人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4 陈永国;从解构到翻译: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5 任海燕;;探索殖民语境中再现与权力的关系——库切小说《福》对鲁滨逊神话的改写[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6 汪正平;张旭春;;库切小说《福》的叙事策略分析[J];求索;2010年10期
7 黄晖;;叙事主体的衰落与置换——库切小说《福》的后现代、后殖民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恺蒂;;和库切一起沉默[J];书摘;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赫;库切小说中的沉默者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牟娜娜;论库切小说的多元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4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0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