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裂缝》中后现代女性主体性的构建——基于伊利格瑞的理论
本文关键词:论《裂缝》中后现代女性主体性的构建——基于伊利格瑞的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主体性 后现代社会 多丽丝·莱辛 一个女性 诺贝尔文学奖 波伏娃 生态主义 女性主义视角 法国女性主义 男性形象
【摘要】:正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88岁高龄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裂缝》。小说以圣经语言般神秘的口述,勾勒出一个女性首先产生于世,而男性作为女性的变异出现的创世纪神话。该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广泛关注且备受争议。我国学者多从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视角对其进行评论,鲜有人从后现代女性主体性的构建角度解读该作品。本文基于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伊利格瑞的理论,力求解读莱辛在小说中对后现代社会中女性主体性的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关键词】: 女性主体性;后现代社会;多丽丝·莱辛;一个女性;诺贝尔文学奖;波伏娃;生态主义;女性主义视角;法国女性主义;男性形象;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88岁高龄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裂缝》。小说以圣经语言般神秘的口述,勾勒出一个女性首先产生于世,而男性作为女性的变异出现的创世纪神话。该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广泛关注且备受争议。我国学者多从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视角对其进行评论,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玫玫;;露丝·伊利格瑞的女性主体性建构之维[J];国外文学;2009年02期
2 于文秀;;露丝·伊利格瑞的阴性女性理论[J];文艺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东晓;;女性主义批评语境下的“他者”[J];长城;2013年02期
2 王一华;;诺丁斯公共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马宇飞;;双重边缘化的女性书写——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4 章郑贤秀;;陈染《角色累赘》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J];青春岁月;2013年11期
5 张平功;;激进主义的乌托邦:吕西·伊利加雷的文化性别诗学[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6 刘X;;作为研究方法的“浮出之前”——评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5期
7 周强;;疏野之趣与纯真之美——从《恋爱中的宝贝》看宝贝形象的文化意义[J];阅读与写作;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凌云;;论保护[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粉英;托妮·莫里森小说的身体叙事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第三次浪潮女性主义诗学与创作[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傅丽雅;混沌中升起的舞蹈星辰[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湘芳;论克里斯蒂娃的女性诗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梅;法国与美国的女性主义理论和身体[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明月;“图西亚的筛子”身体隐喻的理论阐释及性别批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俊华;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高敏;后现代视域中伊利格瑞的女性话语理论重构[D];西北大学;2010年
8 石燕;论考琳·麦卡洛作品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海淑;从同一走向差异[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一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波拉·祖潘茨·艾塞莫维茨,金惠敏;露西·伊利格瑞:性差异的女性哲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小曦;;西方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之路与学理反思[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陈李萍;;波伏娃之后——当代女性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体性批判[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翟文婧;;价值的载体与欲望的对象——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的女性身体[J];国外文学;2011年01期
4 沈非;;“月亮娘娘”和映映——论《喜福会》中女性主体性在父权二元对立中的丧失[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5 邱小轻;;论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对女性主体性的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张玫玫;;露丝·伊利格瑞的女性主体性建构之维[J];国外文学;2009年02期
7 蔡晓燕;;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中母性主题的女性主义解读[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8 师会敏;;科拉·卡普兰女性主体性理论研究[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9 王苏雷;;透过母女关系探讨女性主体性的实现——析欧茨小说《他们》和《妈妈走了》[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1期
10 赵志玲;;《一千英亩》现代女性对《李尔王》的互文性解读[J];成功(教育);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丽;杰克·伦敦三部“成长小说”中的性别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程飞;论拜厄特《占有》女性主体性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雏爽;女性主体性的丧失及建构—托尼·莫里森《慈悲》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甘玉芳;论《都柏林人》中女性主体性的建设[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高萌;黑人女性主体性的重建[D];山东大学;2010年
5 傅丽雅;混沌中升起的舞蹈星辰[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丹;毁灭,还是永生[D];吉林大学;2009年
7 贾莹莹;女性主体性的征程[D];苏州大学;2011年
8 杨春娟;论伊丽莎白·鲍恩《心之死》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D];中南大学;2009年
9 蔡婷婷;她们自己的声音: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何乙f,
本文编号:917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1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