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宫泽贤治少年小说中的民间传承与宗教性
发布时间:2017-09-25 15:21
本文关键词:论宫泽贤治少年小说中的民间传承与宗教性
【摘要】:本论文以宫泽贤治少年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运用文献调查、例证、对比等方法,剖析了其蕴含的民间传承与宗教性,同时简要考察了其形成的原因。 第2章从民间文艺、心意现象、民间艺能三方面论述了少年小说中的民间传承要素。得出结论如下:1.民间文艺作品人物抑或与民间故事人物具有相似之处,即经历入梦体验而成长或日后取得成就,抑或突然失踪,这种异样体验与民间传说中的“kamikakushi”同出一辙。其次,“银河铁道”、酢桨花等“通道”,如同民间传说中的“桥”,发挥着连接现实世界与异界或幻想世界的作用;此外,作品人物“高田三郎”、“捕鸟人”宛如民间故事中的妖怪。2.心意现象半马人星祭其原型是东北七夕节、盛冈夏季祭祀,与之相比,“波拉农广场”的虚幻祭祀融合了法瑟罗的“产业组合”理想。3.民间艺能作品中既有因畏惧风、雨等自然现象吟唱的风雨歌,也有即地起兴为渲染现场气氛演唱的即兴歌谣,两者都神似东北民谣。笔者认为,上述民间传承要素,不仅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凸显了作品主题,因此,对少年小说极为重要。 第3章通过剖析少年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考察了作品同时蕴含佛教的十界轮回思想以及基督教受难思想。 第4章从三个层面简述了少年小说中民间传承与宗教性并存的原因。首先,贤治的创作是保护乡土民间传承的手段之一,,因此,他将民间故事的地方特色和自身的独创性融汇一体。其次,东北地区民间传承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贤治一生多病、多难,这无疑直接影响他在创作中融入妖怪、亡灵、异界等要素。最后,贤治洞察到世界宗教的共通之处,因此,他既承认佛教,又认可基督教,并对其教义一视同仁。正因如此,少年小说同时蕴含佛教思想与基督教思想。
【关键词】:宫泽贤治 少年小说 民间传承 宗教性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3.074
【目录】:
- 摘要4-5
- 要旨5-7
- 1 はじめに7-11
- 1.1 研究[蟆ひ
本文编号:918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1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