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无所适从:门罗小说《逃离》探析
本文关键词:成长中的无所适从:门罗小说《逃离》探析
【摘要】: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详细描述了女孩儿卡拉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小说中,卡拉多次逃离:逃离家庭,逃离婚姻,逃离同伴,最终回归旧日生活。通过细读文本,从中管窥门罗小说描写年轻女孩儿的普世主题即:介于青春期和成年女性之间的女孩儿在成长过程中通常会在人生的关键之处无所适从。小说的最终,卡拉仍然处在矛盾、探索之中,也在继续成长之中。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成长过程 多重逃离 普世主题 无所适从
【分类号】:I711.074
【正文快照】: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人,也是迄今为止第13个获此奖项的女性。这位被称为“当代契诃夫”、“加拿大短篇小说女王”的短篇小说作家,如今已成为加拿大的骄傲,短篇小说的骄傲,更是女性的骄傲。迄今为止,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小群;;对艾丽丝·门罗《逃离》的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张芳;;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艾丽丝·门罗研究述评[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黄芙蓉;;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婚姻暴力与女性成长意识[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4期
4 丁冬;;意料之外的实至名归——记门罗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4期
5 谭敏;赵宁;;迷失在逃离与回归之间——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陈凤;;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艾丽斯·门罗《逃离》中女性命运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7期
7 于艳平;;《逃离》的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周怡;;从艾丽丝·门罗看加拿大文学——罗伯特·撒克教授访谈录(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素容;;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二元对立角度看门罗作品《逃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林小群;;对艾丽丝·门罗《逃离》的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张芳;;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艾丽丝·门罗研究述评[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黄芙蓉;;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婚姻暴力与女性成长意识[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4期
5 贾小娟;;《逃离》中卡拉的女性意识变化[J];芒种;2013年24期
6 王晓莹;;温和暴政下的隐秘内心——解读艾丽斯·门罗的《逃离》[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年02期
7 于艳平;;《逃离》的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叶蕾蕾;马雁;;颠覆·女性·失衡——艾丽丝·门罗《我怎样遇到了我的丈夫》之叙事策略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瑛;《逃离》主题的认知诗学循迹[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罗素容;《逃离》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朱佳;艾丽丝·蒙罗的《逃离》中的逃离主题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周智勤;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男性形象对女性意识成长的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刘君敏;从属性对现代女性自性完善的禁锢与延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孟德慧;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与《逃离》中的逃离历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红;城市文明与乡土情结的心理挤压——艾丽丝·蒙罗的《家当》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2 陈小慰;“小说真实”的完美实现——析艾丽斯·蒙罗的“爱的进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尹玲夏;平淡是真——评爱丽丝·芒罗短篇小说《平坦之路》[J];外国文学;2001年02期
4 唐伟胜;杨晓霖;;论《夏伊洛》的极简主义式结尾[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5 周怡;;自我的呈现与超越——评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脸》[J];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6 刘意青;李洪辉;;超越性别壁垒的女性叙事:读芒罗的《弗莱茨路》[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7 M.莫尔瓦尔 ,蜀君;对加拿大家庭暴力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8 何淼波;叙述含义——小说语用分析新视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谭敏;赵宁;;迷失在逃离与回归之间——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郭和英;;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透析安娜悲剧及对现代女性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萍;身份问题对艾丽丝·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前冲;;背影[J];体育世界;1999年19期
2 ;无人喝彩[J];发展;2011年03期
3 曲美茹;;《紫色》女性主义解读[J];作家;2011年10期
4 尹丹;;在笔尖上跳舞[J];工友;2004年02期
5 黄西慧;;成长的烦恼有几多[J];心理与健康;2006年08期
6 天性;;属对趣谈[J];文史杂志;2007年03期
7 ;成长相簿[J];时代青年(哲思);2008年01期
8 状态;;郑昊:演员的成长过程不同[J];大众电影;2008年19期
9 孟凤玲;;论《海边的卡夫卡》的成长主题[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10 杨雪冬;;大国成长中需保持平和心态[J];政府法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入选作品篇目短篇小说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2 洪治纲;;洗尽尘滓 独存孤迥——2005短篇小说创作巡礼[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3 谢有顺;;短篇小说的写作可能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李万钧;;中外短篇小说的故事和性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卞峰;;论福斯特和他的短篇小说[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6 袁基亮;;贺享雍短篇小说谈[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萨支山;;“故事”与“抒情”:五六十年代短篇小说的两种可能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汪政;晓华;;小说在谁的手里成为刀子——谈盛可以的短篇小说[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吴开晋;;可资借鉴的短篇小说创作技巧——重读著名作家郭澄清的短篇小说[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汪丽影;;没开枪的理由——简析大冈升平的《俘虏记》[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达;短篇领域有好东西[N];文艺报;2005年
2 ;来自广告的短短篇小说[N];深圳商报;2002年
3 张学昕 吴宁宁;我看当下青春写作[N];文学报;2005年
4 吴义勤;“油菜坡”与“大学城”[N];文艺报;2005年
5 杨耀健;历史题材的深层掘进[N];文艺报;2006年
6 北乔;保持前行的姿势[N];文艺报;2008年
7 陈忠实;眼光专注于底层生活[N];东莞日报;2008年
8 早报记者 石剑峰;“写短篇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无奈”[N];东方早报;2011年
9 西藏商报记者 刘明;我区女作家王义明短篇小说《幸福》获全国小说一等奖[N];西藏日报;2004年
10 肖复兴;古典主义的魅力和遗憾[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敬波;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乃刚;辛格短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兰波;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年
5 徐晗;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宝君;企业信息系统成长过程及演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勇;IT企业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杜娟;基于PEST的中国企业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罗文军;基于知识的企业成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宋先红;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语言形式与文本意义的关联研究(1917-1949)[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喜娥;中学生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与培育优秀班主任的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谭鑫;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转型与成长过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3 唐章燕;成长的苦痛[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爱联;成长在美国的土地上[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龙丹;合肥市新企业创立与早期成长的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黄漫;成长在希望之乡:解读作为成长小说的《梦娜在希望之乡》[D];厦门大学;2008年
7 赵丽丽;《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看不见的人》中的成长过程的比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陈丙杰;BT公司成长过程中的管理变革[D];天津大学;2008年
9 尹萍;论90年代短篇小说的空间形式[D];青岛大学;2005年
10 蔡隽;从“现代”到“后现代”[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18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1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