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精神分析法视角下的品特戏剧《归家》

发布时间:2017-09-29 18:19

  本文关键词:精神分析法视角下的品特戏剧《归家》


  更多相关文章: 哈罗德.品特 《归家》 精神分析法


【摘要】:哈罗德·品特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下半叶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正如卡夫卡、普鲁斯特以及格雷厄姆·格林一样,品特已占据着现代经典作家的地位,“品特风格的”这一来自其姓氏的形容词(Pinteresque)已经被载入《牛津英语词典》,更有20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明证。 《归家》是品特早期重要代表作,自1965年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的评论家从各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如作品的话语分析,威胁主题,语言的荒诞性及女性主义研究等方面。但作品怪诞的对话,剧中角色荒唐怪诞的行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且作者品特拒绝解答这些疑惑使得作品依旧迷雾重重。本文试图在精神分析法的帮助下,走进作品人物的内心来拨开重重迷雾。 俄狄浦斯情结,人格结构理论和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法的几个重要方面。本文借助俄狄浦斯情节对泰迪和马克斯,莱尼和乔伊的恋母情结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深受俄狄浦斯情节的影响恋母仇父导致人格结构严重失衡。弗洛伊德的研究成果表明人格结构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本文经过对主要角色的人格结构加以分析发现过于强大的本我支配着他们的自我和超我使得剧中人物多以个人为中心追寻“快乐原则”。故而莱尼和乔伊仇视自己的父亲,父亲马克斯对儿子们也毫无关怀之情却对自己的儿媳露丝动了恻隐之心。露丝在本我的驱使下自愿离开丈夫泰迪而留在泰迪的父亲和兄弟身边充当“公共情人”及家庭的“挣钱工具”(妓女),泰迪最终也同意并支持露丝的决定。无力的自我求助于防御机制以压制过于强大的本我,可压抑最终无效投射到了他人身上。露丝的回归成了父子三人的投射对象,他们的力比多有了投射目标,因此之前恶劣的家庭关系也趋于缓和,他们又像以前母亲杰西在世时一样有说有笑的一起用餐聊天。 经过上述分析得出结论:戏剧《归家》表面上看是泰迪的回家而实质上是露丝的归家,是受俄狄浦斯情节的影响,人格结构严重失衡,防御机制压抑无效的破碎家庭对露丝这一角色的渴望。然而露丝的回家不只是让这个家庭重回和谐,也不仅仅是露丝回到过去的时光,,而是露丝勇敢追求自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征程。这也是作者品特所欣赏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哈罗德.品特 《归家》 精神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Contents7-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6
  • 1.1 Harold Pinter and The Homecoming9-10
  •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thesis10-11
  • 1.3 Literature Review11-16
  • 1.3.1 Related Study Abroad11-13
  • 1.3.2 Related Study at Home13-16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6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16-23
  • 2.1 The Oedipus Complex16-18
  • 2.2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18-21
  • 2.3 The Defense Mechanism21-23
  • Chapter 3 The Homecom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analysis23-43
  • 3.1 The Oedipus complex in The Homecoming23-28
  • 3.1.1 Lenny and Joey’s Oedipus Complex24-27
  • 3.1.2 Max and Teddy’s Oedipus Complex27-28
  • 3.2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Personality in The Homecoming28-37
  • 3.2.1 Unbalance of Id, Ego and Superego of London Family Members29-32
  • 3.2.2 Teddy’s Turbulence in Personality Structure32-34
  • 3.2.3 Ruth’s Powerful Id, Weak Ego and Ineffective Superego34-37
  • 3.3 The Defense Mechanisms in The Homecoming37-43
  • 3.3.1 Lenny’s Depression and Projection38-39
  • 3.3.2 Max’s Depression and Projection39-41
  • 3.3.3 Ruth’s depression and projection41-43
  • Chapter 4 Whose Homecoming?43-48
  • 4.1 Teddy’s Homecoming?43-44
  • 4.2 Ruth’s Homecoming44-48
  • 4.2.1 The Homecoming of Mother — the Savior of the Broken Family44-45
  • 4.2.2 The Homecoming of Goddess—Ruth’s Self-fulfillment45-48
  • Chapter 5 Conclusion48-50
  • Bibliography50-53
  • Appendix53-54
  • Acknowledgements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其莘;;品特的探索真相之旅[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2 袁文平;;威胁 荒诞 真实——论品特“威胁性喜剧”的审美特征[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3 张雪;徐彬;;《回家》中丰饶女神的隐喻与精神家园的重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郑嵩怡;胁迫:存在于荒诞与真实之中──试谈品特戏剧的艺术魁力[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5 仲颖;陈巧巧;;对品特《归家》的精神分析法解读[J];科学大众;2007年11期

6 李英姿;;论品特的威胁剧《回家》中的弗洛伊德主义因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陈红薇;《虚无乡》:品特式“威胁主题”的演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8 华明;;品特戏剧中的女性、女性主义与政治[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方柏林;哈罗德·品特的语言剧[J];戏剧;1996年04期



本文编号:943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43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f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