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两位丹麦女性的扬州评话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10 05:27

  本文关键词:两位丹麦女性的扬州评话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扬州评话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影响 丹麦 易德波 罗爱德


【摘要】: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评话是流传于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以扬州方言说讲故事的艺术种类,至今已有400余年的传承历史。它虽然是一种方言性、地域性很强的口头艺术,但却于20世纪中叶起就产生了国际影响,之后海外逐渐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其中的两位丹麦女性——学者易德波和摄影师罗爱德十分值得关注。易德波是海外此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她对扬州评话展开多维研究;罗爱德以摄像的方式来解读扬州评话,并在海外举办了以扬州评话为主题的首例个人摄影展。考察这两位女性的关于扬州评话的探讨,既可以探究扬州评话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梳理扬州评话发生海外影响的轨迹,这对保护与传承扬州评话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扬州评话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影响 丹麦 易德波 罗爱德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扬州评话史研究”(项目编号:09BB018)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扬州评话发展史”(项目编号:08JA760026)的结题成果之一
【分类号】:J826
【正文快照】: 2006年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扬州评话,是一种口头表演艺术,它虽然具有方言性、地域性强的特点,但却于20世纪中叶起就产生了国际影响,从此海外逐渐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这其中,有两位丹麦女性对扬州评话的探讨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这就是学者易德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人文;;动态艺术的杰作——扬州评话动词运用技巧初探[J];当代修辞学;1989年01期

2 马伟;;如何表演“扬州评话”[J];剧影月报;2009年03期

3 祁淑惠;论扬州评话的兴衰及艺术探源[J];艺术百家;2002年03期

4 董国炎;扬州评话论纲[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陆建荣;;重温“扬州评话”[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5期

6 董国炎;李建明;;论扬州评话语音的历史演变及其得失[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午楼;漫说扬州评话[J];文艺研究;1984年02期

8 陈午楼;;扬州评话与民俗学——兼谈民族审美心理[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9 谭敏;;群口评话——扬州评话与小品艺术的交融[J];剧影月报;2014年03期

10 陆建荣;;再说扬州评话[J];北方音乐;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嵇长青 周莹;扬州评话,童话一样优美[N];扬州日报;2009年

2 董鑫 王鹏;扬州评话需传承中创新[N];扬州日报;2011年

3 ;造就优秀传人 繁荣扬州评话[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董大汗;杨明坤:“玩”出来的扬州评话名家[N];中国艺术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妮;扬州评话:“说什么”与“怎么说”[N];中国文化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兰燕飞;再现古城名葩之扬州评话[N];扬州日报;2005年

7 王鑫;扬州评话:复兴旗帜如何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胡展 沈伟 赵天 王鹏;少堂故里育评话新苗[N];扬州日报;2010年

9 周晗;文化大餐送进农家[N];扬州日报;2007年

10 郭义富 兰燕飞;扬州评话再添力作《一代儒将——陈毅》昨首发[N];扬州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娟;《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石秀》比喻喻体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汤志蕙;扬州评话的发展、艺术形态及表演特征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王京京;“王派水浒”《武松》话本源流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4 杨阳;《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4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04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