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的演唱艺术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2 18:14

  本文关键词: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的演唱艺术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二人台 民族声乐 发展 影响


【摘要】:二人台作为内蒙古音乐中综合蒙汉文化较深的一种音乐形式,承载着蒙汉民族多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变迁。虽在表演形式与受众群体层面属于“耍耍戏”,很多人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可我们不能否定,二人台的发展是经过了历史的见证和考验的,它自身强有力的生命力足以证明他的艺术价值和社会的地位。可在各项社会调查繁荣发展的今天,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的发展却明显滞后,没有过硬的发展措施使得其无法得到日新月异的进步与一鸣惊人的举措。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笔者收集大量资料并从多方面对二人台进行准确的概述。例如笔者分别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形成过程、流行区域、文化背景、领军人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力图通过全面的资料收集据理力争的把东、西路二人台给读者以清楚明了的介绍。第二章:笔者将东路二人台的重点单独拿出来,并从其演唱艺术特点、表演艺术特点和优秀艺人采访三个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论述,通过对东路二人台详尽的分析使更多的读者对东路二人台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到新的理论高度,并着重证明东路二人台能够发展至今是有着完整的发展背景和艺术支撑的。第三章:笔者为更加深入的调查分析,专门向民间艺人和专业东路二人台表演艺术家进行走访,在学习东路二人台的演唱和表演技巧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将自身的体会融入论文,使读者能够更真切的感受东路二人台的艺术魅力。第四章:面对当今文化的多元化,形形色色的新型文化对东路二人台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使东路二人台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对东路二人台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我们应该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该章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已期待对今后的研究和传承起到积极作用。整片文章笔者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着重从几个方面来对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并对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现有的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收集整理,希望能够为东路二人台的传承和发展做一个铺垫。
【关键词】:二人台 民族声乐 发展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一)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8-9
  •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及方法9-11
  • 1、研究对象9
  • 2、研究目的9
  • 3、研究方法9-11
  • 一、二人台概述11-19
  • (一)二人台概念11-12
  • (二)二人台的起源12-15
  • 1、产生背景12-13
  • 2、起源13-15
  • (三)东、西路二人台在内蒙古的发展15-16
  • 1、流行区域15
  • 2、如何形成15-16
  • (四)东路二人台对西路二人台发展的渗透影响16-19
  • 1、传播及发展16
  • 2、音乐形态的对比16-19
  • 二、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19-33
  • (一)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的演唱艺术特点19-28
  • 1、地区文化影响下作品的形成19
  • 2、语言对演唱技法和唱词的影响19-21
  • 3、曲调结构分析21-23
  • 4、如何把握节奏及速度的变换23
  • 5、对演唱者音域及声区的要求23-24
  • 6、气息的支持与运用24-25
  • 7、唱腔的特点25-28
  • (二)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的表演艺术特点28-32
  • 1、表演形式28-29
  • 2、演出队伍的构建29-30
  • 3、表演道具的运用30
  • 4、演出场地的要求30
  • 5、伴奏乐器的选用30-32
  • (三)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优秀艺术家的演唱分析32-33
  • 三、自我学习实践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演唱艺术的心得33-39
  • (一)如何准确塑造形象33-36
  • 1、声音的塑造33-34
  • 2、唱词的塑造34-35
  • 3、表演的塑造35-36
  • (二)对本人学习声乐演唱的促进36-39
  • 四、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39-44
  • (一)发展现状39-40
  • (二)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40-43
  • 1、群众方面40-41
  • 2、政府方面41
  • 3、社会方面41-42
  • 4、自身方面42
  • 5、传播方面42-43
  • (三)如何正确处理发展与传承的关系43-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章竞;;乌兰察布[J];诗刊;1959年07期

2 孟河;;乌兰察布风情[J];诗刊;1980年07期

3 施长江;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地岩画组照[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4 景生;;自驾乌兰察布[J];旅游;2014年08期

5 何学慧;赵国材;;对乌兰察布开荒与退耕政策的历史考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刘生秀;;学会蒙语前后的体会[J];新闻战线;1982年02期

7 王晓平;邂逅乌兰察布[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2期

8 ;相约乌兰察布[J];旅游;2012年07期

9 ;草原美食的一道风景[J];旅游;2014年08期

10 梁存喜;孟建伟:情倾乌兰察布大地[J];人民公安;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海青;;乌兰察布地区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分析[A];《风电技术》2013年08月第4期(总第40期)[C];2013年

2 崔秀芳;;乌兰察布地区糖尿病患者诊治情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天云;乌兰察布东路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建组织网络形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孙一帆;乌兰察布产业化风生水起[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德力格尔;乌兰察布:竖起发展的擎天巨柱[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4 辛达玉 刘立军;乌兰察布支队党委机关规范蹲点指导提高帮建质量[N];人民武警;2008年

5 德力格尔;乌兰察布30万农牧户靠“组织”赚钱[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6 记者 德力格尔;乌兰察布百余企业带动农牧业产业化[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7 记者 德力格尔;乌兰察布绿色产品销往国内外[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8 李秀珍;而今迈步从头越[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斯敏 郭扶庚;绘出草原教育新图景[N];光明日报;2009年

10 仝晨章 刘国栋 亢丽红;乌兰察布电业:“十倍增速”启示录[N];华北电力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图日琴;《乌兰察布报》(蒙文版)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2 那顺宝音;乌兰察布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用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3 李宏;乌兰察布岩画中的原始信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4 牛惠岭;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的演唱艺术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冯德强;乌兰察布移动高价值客户营销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赵淑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学生历史知识状况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7 贾海云;乌兰察布城乡电价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8 李天媛;乌兰察布风电产业发展与管理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0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20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