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红梅”——中国传统剧种锡剧
本文关键词:“太湖红梅”——中国传统剧种锡剧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戏曲 教育家叶圣陶 生动传神 优美动听 对子戏 一枝梅 五十年代 紫竹调 土中 庵堂认母
【摘要】:正锡剧,原称"常锡文戏",是流行于江南吴地的地方戏曲,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赠:"太湖一枝梅,蓓蕾土中埋;春风伏地起,红花向阳开。"故锡剧又有"太湖一枝梅""太湖明珠"及"太湖红梅"等美誉。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红梅"以其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唱表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受到众多民众喜爱,它也因此而被冠以"锡剧"的雅号。
【关键词】: 地方戏曲;教育家叶圣陶;生动传神;优美动听;对子戏;一枝梅;五十年代;紫竹调;土中;庵堂认母;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锡剧,原称“常锡文戏”,是流行于江南QL地的地方戏曲, 2008年被列为江苏幪丨头丨丨:-物#174;义化遗产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楲赠: “太湖-枝梅,倍猜土中埋,?春风伏地起,红花向m开。” 故锡剧NB仿“太湖-枝梅”“太湖明珠”及“太湖红梅”等美游。 随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地方戏曲艺术简介 (三 )[J];河南农业;2001年05期
2 ;河南地方戏曲艺术简介(四)[J];河南农业;2001年06期
3 殷崇俊;;“旅游”进民间与传统的“幽谷”——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近期演出感言[J];戏剧之家;2001年04期
4 杨永贤;绍兴地方戏曲与绍兴精神[J];中国音乐;2002年03期
5 王蕴明;;中国地方戏曲的历史生态环境[J];戏剧之家;2002年05期
6 刘俊鸿;地方戏曲发展刍议[J];艺术百家;2003年01期
7 郭进成;;保护和扶持江苏地方戏曲调研引起热烈反响[J];江苏政协;2003年07期
8 王蕴明;;中国地方戏曲的当代生态环境[J];戏剧之家;2003年01期
9 石仲柯;人面桃花相映红——浅谈伴唱在陕西地方戏曲中的作用[J];当代戏剧;2004年06期
10 李锋;成教部举办“地方戏曲晚会”[J];戏曲艺术;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珍林;;地方戏曲生存与提高重在科学发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2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长治地方戏曲研讨会部分发言[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3 沈祖安;;移山九级 一以贯之——从《长治市地方戏曲研讨会》引起的遐思[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4 李潞刚;;梨园盛会长治城 “梅花飘香”上党地——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长治地方戏曲研讨会召开[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5 陈佳强;;地方戏曲是地方风情的记忆……——在“地方戏曲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6 阳羡客;;保护传统文化 弘扬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宁波研讨会[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7 曲润海;曲志燕;;地方戏曲的市场在哪里[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8 胡克非;焦雯;张晓楠;;加强地方戏曲传承保护迫在眉睫[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24期[C];2014年
9 罗德军;;洪湖花鼓戏《六月雪》荣获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奖[A];中国演员(2008年第6期总第6期)[C];2008年
10 黄济;;弘扬民族民间艺术 培养地方戏曲专业人才 内蒙古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A];中国演员(2008年第6期总第6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宪玲;地方戏曲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远[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郭青剑;地方戏曲:在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吴恩霖;地方戏曲票价太高[N];苏州日报;2005年
4 闻教 义富;大力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N];扬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郭义富 实习生 严军 孙思玲;地方戏曲何时走出困境?(上)[N];扬州日报;2005年
6 马进 孟坤;地方戏曲能否成为欧洲市场突破口?[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文继红;激活辽宁地方戏曲的生命力[N];辽宁日报;2007年
8 朱俊清邋武勇;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亟待保护性扶持[N];西部时报;2008年
9 记者 曾祥惠邋张云宽 实习生 毛一竹;贴近现实:地方戏曲发展之路[N];湖北日报;2008年
10 刘纯友;新模式催生新飞跃[N];安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乘;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与地域文化之建构[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葳;地方戏曲情系民歌[D];兰州大学;2012年
3 高攀;内蒙古二人台的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玉环;望都“新颖调”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5 马丽娜;绍剧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张金凤;鲁西南柳子戏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城;安徽无为县昂家庐剧戏班的调查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博;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生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9 申红玉;越剧“男腔”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彭媛媛;金华婺剧民间戏班的生存调查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0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3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