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文化生态背景下戏曲中演唱与舞蹈的分离倾向
发布时间:2017-10-17 23:49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文化生态背景下戏曲中演唱与舞蹈的分离倾向
【摘要】:“戏曲歌舞”,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艺术形式,它可以称之为戏曲在当代的一个派生性文艺品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戏曲唱腔与民族乃至通俗唱法相结合的“戏歌”流行开来,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继“戏歌”之后,自90年代以来,“戏曲歌舞”作为另一种由戏曲派生的综合性表演形式,也逐渐发展起来。“戏曲歌舞”,其突出的特点是“歌”与“舞”的相对独立:其声乐演唱普遍存在“戏歌”化的倾向,歌者可边歌边舞,也可只舞不歌;而舞蹈则表现为“群舞”、“独舞”、“双人舞”等现代舞蹈样式。 可以说“戏曲歌舞”中“歌”与“舞”的相对独立,一方面淡化了戏曲叙事性的剧情,突破了传统戏曲演员及“唱念做打”于一身的程式化表演形式;另一方面,也使得舞蹈在表演中的比重大大增加,突出了表演性与观赏性。戏曲,本身是“以歌舞演故事”。在元明两代,地方戏曲中具有较多相对独立的舞蹈成分,尤其是群舞。而在当代,“戏曲歌舞”的新兴,一方面是对于古代歌舞在形式上的回归,另一方面更在于新变——即以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甚至某些芭蕾、现代舞元素来凸显综合性艺术的观赏价值。中国古典舞本脱胎于戏曲舞蹈,而在“戏曲歌舞”中古典舞的运用,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属于“古典舞”对于戏曲这一母体艺术的“反哺”。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戏曲歌舞”的表演形式还远不够完善,对于其中声乐演唱与舞蹈表演关系的审视,则是较好的研究切入点,故本文选择“‘戏曲歌舞’艺术中歌唱与舞蹈表演形式的关系”作为研究的课题。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开展。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内容等;第二部分将回顾戏曲的发展史,同时也将揭示戏曲与古代大曲、俚曲和舞蹈的关系演变史;第三部分将探讨“戏曲歌舞”得以诞生的文化背景、内在导因及其发生机制,以及这种发生机制所反映的文化心理问题;第四部分将分析“戏曲歌舞”与戏曲的关系,,并展望其发展前景;第五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关键词】:“戏曲歌舞” 歌唱 舞蹈 分离 文化生态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5
- 一、 选题意义9-10
- 二、 文献综述10-13
- 三、 特色及创新点13
- 四、 研究思路13
- 五、 研究方法及难点13-14
- 六、 研究内容14-15
- 第一章 戏曲的发展史回顾15-24
- 一、 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的中国戏曲15-17
- 二、 中国戏曲形成的宋金时代17-20
- (一) 在表演方面18
- (二) 在歌唱方面18-20
- 三、 中国戏曲繁盛的元代20-21
- 四、 中国戏曲成熟的明清时代21-24
- 第二章 中国戏曲的发展——戏曲歌舞的诞生24-37
- 一、 现代戏曲所面临的文化生态背景24-27
- (一) 文化背景24-25
- (二) 生态背景25-27
- 二、 现代中国戏曲的新发展27-30
- 三、 戏曲中“歌”与“舞”的分离30-32
- 四、 戏曲中歌舞分离的意义32-37
- 第三章 对于“戏曲歌舞”前景的展望37-41
- 一、 戏曲歌舞与戏曲的关系37-38
- 二、 未来展望38-41
-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瑞;;戏曲表演程式的继承和发展[J];当代戏剧;2010年04期
2 洛地;;观众是戏剧的上帝——说破·虚假·团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表现三维[J];福建艺术;2009年05期
3 胡中辉;谈中国古典舞对传统的继承[J];教书育人;2005年29期
4 陈忆哲;让民族民间文化薪火相传[J];戏剧文学;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1051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5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