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流变与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4:16

  本文关键词: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流变与传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提线木偶戏 台湾霹雳布袋戏 流变 传播


【摘要】:作为闽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戏曲文化,泉州提线木偶戏是唯一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而不间断的傀儡戏种。21世纪伊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框架下,泉州提线木偶戏被冠以“国家遗产”和“世界遗产”的头衔,后开始走出福建,走向世界舞台,逐步成为泉州对外交流最为频繁的地方性剧种,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对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千年传承发展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透视它的传播功能流变与内在逻辑;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比较分析法的方式,分析泉州提线木偶戏目前存在的传播困境,并且在借鉴台湾霹雳布袋戏的成功传播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寻未来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策略。本文认为:首先,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泉州提线木偶戏伴随着传播环境和传播语境的变革不断发生着流变,未来又势必随着社会和人类的需求而呈现出新的功能定位;其次,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播“5W”模式分析发现,泉州提线木偶戏目前存在“遗产主体的尴尬境遇、传播内容碎片化与创新匮乏、传播方式单一与分散、受众缺位、传播中的双向干扰”这五个层面的问题。最后,基于台湾霹雳布袋戏的品牌传播经验,笔者认为泉州提线木偶戏需从“人”、“物”和“媒介”三个方面入手思考传播前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提线木偶戏 台湾霹雳布袋戏 流变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27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绪论8-16
  • 第一章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历史沿革16-28
  • 第一节 唐末五代-建国前夕: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历史溯源17-18
  • 第二节 1949年-1977年: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政治表述18-21
  • 第三节 1978年-20世纪末: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现代失落21-22
  • 第四节 20世纪末-至今: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后现代叙事22-28
  • 第二章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功能流变28-38
  • 第一节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历史功能与流变28-29
  • 第二节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未来功能定位29-33
  • 第三节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功能流变特征33-34
  • 第四节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功能流变的内在逻辑34-38
  • 第三章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现状与困境分析38-52
  • 第一节 传播者层面:遗产主体的尴尬境遇38-42
  • 第二节 传播内容层面:碎片化与创新匮乏42-45
  • 第三节 传播媒介层面:传播方式单一,缺乏整合45-47
  • 第四节 传播对象层面:受众的缺位47-49
  • 第五节 传播效果层面:传播中的双向干扰49-52
  • 第四章 他山之石:台湾霹雳布袋戏的传播启示52-64
  • 第一节 台湾霹雳布袋戏的诞生52-54
  • 第二节 台湾霹雳布袋戏的品牌传播54-61
  • 第三节 台湾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经验启示61-64
  • 第五章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策略思考64-76
  • 第—节 以“人”为本的“物”的传承64-67
  • 第二节 围绕“物”的“人”的培养67-71
  • 第三节 沟通“人与物”的“媒介”的整合71-76
  • 第六章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4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4-86
  • 致谢86-88
  • 个人简历88-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晓萍;;论民间艺术对民俗的依托——以闽南木偶戏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魏巧俐;;论闽南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073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73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