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呼图克沁”:蒙古族傩剧的田野考察

发布时间:2017-10-23 01:21

  本文关键词:“呼图克沁”:蒙古族傩剧的田野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呼图克沁” 蒙古族傩剧 蒙古秧歌


【摘要】: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乌兰召村有一种蒙古族民间艺术形式"呼图克沁",俗称"蒙古秧歌"。在每年的正月进行表演。从其表演不难看到傩文化的影子。其演出目的:一是为了红火热闹,二是免灾辟邪,三是祝福求子。生长在蒙汉两族杂居的村落。"呼图克沁"中的面具都是善面。其舞蹈动作简单夸张,有口语化的说白,幽默而诙谐,常以提问和对答的方式解释某件事物或揭示某种道理。"呼图克沁"的整个表演过程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家乡气息,无论是人物还是服装,无论是舞蹈还是歌唱,都具有蒙古族的民族特点。同时也借鉴吸收了汉族秧歌的许多有益因素。"呼图克沁"并非是"遗俗"而是"活历史",在本村和附近的村落里正在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呼图克沁” 蒙古族傩剧 蒙古秧歌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乌兰召村的“呼图克沁”是一种拥有久远历史、蕴涵丰富历史文化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形式。他在学者笔下[1]有另外一个蒙古语的称谓,叫“蒙古秧歌”,是一种融蒙古族歌、舞、祝赞词于一体,采用蒙古语演唱,同时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精华的民族民间艺术。从其蕴涵的神灵崇拜和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莉荣;;对“非遗”及其传承人不能重申报轻保护[J];前进论坛;2009年10期



本文编号:1080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80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