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蝴蝶之死”中审视东方主义者的胜与败——以巧巧桑和伽里玛之死为例
本文关键词:从“蝴蝶之死”中审视东方主义者的胜与败——以巧巧桑和伽里玛之死为例
【摘要】:《蝴蝶夫人》和《蝴蝶君》歌剧均以东西方人物之间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在演绎悲剧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蝴蝶之死"的意象中透析"东方主义"真正的时代含义。通过对小说中两个主人公悲剧的分析和比较,表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认知的错位,"东方主义"在争论、对抗的背后隐含着东西方话语境差异的斗争和意识形态的角逐。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832
【正文快照】: 《蝴蝶夫人》和《蝴蝶君》这两部文学作品都以东西方差异为背景,以男女爱情为主线,以爱情一方的死亡为结果,看似冷酷、荒诞的故事情节背后却隐藏着不可不知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角逐,而以西方幻想性构建为基础的“东方主义”正是这两场悲剧的始作俑者。一、巧巧桑之死——东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爱德华·萨伊德;;《东方主义》新版序[J];书城;2003年10期
2 应雁;新东方主义中的“真实”声音——论哈金的作品[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3 谭杰;;一本东方主义的启蒙教科书——解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4 张奕;;《灵感女孩》中的“东方主义”[J];天府新论;2007年S1期
5 周颖菁;;从“自我东方主义”的迷失到反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羌春燕;;不完全的解构:《蝴蝶君》与东方主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孔瑞;;是“巫婆”,还是“勇者“”智者”?——反思《灵感女孩》中的“东方主义”[J];名作欣赏;2010年15期
8 宁乐;;东方主义文本在《瘦下去》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徐薇;;东方主义的解构——论《蝴蝶君》的文化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邱食存;;美国东方主义——华美文学之缚(英文)[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对话还是对峙?[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2 张兴成;;他者与文化身份书写:从东方主义到“东方人的东方主义”[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3 李清;;《唐纳德·杜克》中对东方主义的抵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川;;亚瑟·亨·史密斯与东方主义[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5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瑛;;“东方主义”与“西方”话语权力——对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7 卫景宜;;美国早期华人英语写作与“反话语”[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8 郭跃华;;《蝴蝶君》中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松涛;黄婷婷;;《蝴蝶君》——沉亡于幻想中的蝴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捷;用一种东方主义反对另一种东方主义[N];东方早报;2010年
2 孟祥路;水电环境论之“东方主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思郁 书评人;东方主义的理论困境[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刘伟杰;人居文化与商业价值的有机融合[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祝勇;“另外”一个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的后殖民颠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姜玉琴 乔国强;葛浩文的“东方主义”文学翻译观[N];文学报;2014年
8 张剑;庞德与中国:“东方主义”和民族身份的建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陆昀;业界呼吁反思城市无风格[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曾任华新国际集团总裁,,兼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现任青岛海尔地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卢铿;中国建筑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2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佳寒;“东方主义”的滥觞:希腊古典史家作品中的“他者”形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楠;哈金笔下东方主义话语的呈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杨;哈金《等待》中的东方主义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董静怡;论欧美新移民女作家书写的“自我东方主义”现象[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杨雪;东方主义在《中国佬》中的彰显与消解[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欣;从“土生族”的东方主义到“新移民”的反东方主义[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徐婧;东方主义观照下现代英美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西北大学;2009年
7 张慧慧;后殖民语境下《砖巷》的东方主义倾向[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景行;反东方主义:后殖民社会中的女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左燕;权力与话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亚萍;反思美国东方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37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3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