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社会主义喜剧脉络中的滑稽戏实践

发布时间:2017-11-05 06:40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喜剧脉络中的滑稽戏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三毛学生意 立本 第二天性 喜剧性格 今天我休息 人物形象 小本生意 人格学 主题化 周林


【摘要】:考察20世纪50—60年代的滑稽戏实践及其批评,可以发现滑稽戏改造的难度表现为:许多旧有的招笑方式无法与新的政教文化达成一致,然而哂笑缺陷、从"黄色"中收获快感等,又是极难改造的"第二天性"。主题化的要求如果完全改写传统的招笑手段,就会造成"滑稽戏不滑稽"。新中国两类"新滑稽"的代表作——《三毛学生意》和《样样管》——具体揭示出滑稽戏改造的创造性与难题性。首先,《三毛学生意》对于社会主义喜剧的贡献在于提供一种"滑稽化"的"批判"而不是剥离滑稽语言与动作的批判。其次,歌颂性滑稽《样样管》通过更深入地进入政教机制获得生机。然而此种方式也包含危机:滑稽戏对于固有招笑机制的放弃,强化其"主题"模式,未必就能成功地塑造一种新的革命大众文化。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805
【正文快照】: 20世纪50—60年代的滑稽戏实践植根于社会主义文化改造的大脉络。一方面,滑稽戏的改造并不外在于“十七年”社会主义喜剧从讽刺到歌颂的转变,因此它是这一时期喜剧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滑稽戏的语言特征、固有的招笑机制及其经验基底,都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地方性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如春;反对“官话版”[J];上海戏剧;1992年03期



本文编号:1143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43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