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昆剧创作的观念与形态
发布时间:2017-11-05 07:11
本文关键词:近三十年昆剧创作的观念与形态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形态 现代与后现代 传统戏剧 念曾 昆曲艺术 《长生殿》 《牡丹亭》 白先勇 青春版 多元共存
【摘要】:当代昆剧创作的核心问题是古老的昆剧如何与当代社会对接,即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碰撞与融合过程中,形成三种不同的创作观念——整旧如旧、新旧结合、实验探索,同时呈现为三种不同艺术形态——传统形态、现代形态与后现代形态。从历时角度看,昆剧的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形态按照先后顺序出现。传统形态的昆剧,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具有遗产性质。新中国成立后,以《十五贯》为标志形成现代形态的昆剧,在创作实践中逐渐成为主流。进入21世纪后,这种二元格局被打破,以荣念曾、柯军为代表的后现代实验作品,颠覆传统与现代形态昆剧的创作原则,探索面向未来的可能性,形成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形态多元共存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分类号】:J82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昆剧至今不过三十余年,但创作演出格局却是前所未有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昆剧为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举国上下出现了一股昆剧热潮,传统剧目新创作、新编古代戏、现代戏与实验作品1异彩纷呈,折子戏、单本戏、多本戏、全本戏层,
本文编号:1143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4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