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壮族采茶戏的生存现状及其保护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21:09

  本文关键词:壮族采茶戏的生存现状及其保护与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采茶戏 戏剧形态 生存现状 保护与发展


【摘要】:壮族采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传于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横县等地。它是江西赣南采茶传播到广西后与壮族文化碰撞而形成的采荼支系,具有浓郁的壮族地域文化特色,在促进生产发展、丰富百姓娱乐生活方面,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文化的迅速传播,传统的壮族采茶戏陷入了发展困境,已处于濒危状态。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材料,结合戏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对壮族采茶戏的来源与生态环境、壮族采茶戏的戏剧形态、壮族采茶戏的生存现状、壮族采茶戏的保护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章。 绪论,简要概述壮族采茶戏及其研究现状,明确论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壮族采茶戏的来源与生态环境。将田野调查材料和文献材料相结合,对壮族采茶戏的来源进行论证。对壮族采茶戏生态环境的研究则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入手。 第二章,壮族采茶戏的戏剧形态。对壮族采茶戏的戏剧形态,包括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演出习俗、剧本等进行研究。 第三章,壮族采茶戏的生存现状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那蒙采茶团与六屋采茶团作为调查对象,对剧团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并深入分析影响壮族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因素。 第四章,壮族采茶戏的保护与发展探索。壮族采茶戏要保护要发展在于其价值,从挖掘壮族采茶戏的价值入手,分析当前保护与发展壮族采茶戏的有利条件,探讨保护与发展壮族采茶戏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方法,力求寻找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途径。 结语,对论文进行简要归纳。 总而言之,论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所做的研究,旨在挖掘壮族采茶戏的价值,对已处于濒危状态的壮族采茶戏的生存现状做出客观的描述与分析,对壮族采茶戏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使壮族采茶戏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扬。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2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南津;杨粒彬;;《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词汇频率分布研究[J];创新;2012年02期

2 邓伟龙;尹素娥;;试论刘三姐文化符号的多民族文化认同[J];创新;2012年03期

3 周向东;傅丽娜;;民俗舞蹈与当代大学生美育[J];大家;2012年03期

4 李可燕;;论刘三姐山歌的高校传承[J];大家;2012年04期

5 张利群;;壮族“三月三”歌节的文化定位及其文化意义[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2年00期

6 黄兴球;;植物栽培:壮泰族群同源与分化的佐证[J];东南亚纵横;2010年12期

7 陈利敏;;壮族民间舞蹈的旅游开发现状及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5期

8 罗起联;;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舞台布景设计——以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舞台布景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9 危瑛;;广西武鸣壮族民歌演唱研究[J];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10 危瑛;;武鸣壮族山歌的演唱风格及特色唱法研究[J];歌海;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卫华;马艳;;广西壮族民歌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探析——基于南宁市部分区域的实地调研[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周钧;;桂西北巫傩风俗文化探微与传承[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明;《古壮字字典》方块古壮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苗苗;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李富强;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7 齐旺;台语北部方言核心词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黄亚琪;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翟鹏玉;对生与环进—花婆信仰中的壮族审美生发图式[D];云南大学;2012年

10 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海华;“蛮贼首领”与“英雄祖先”:多元族群比较视域中的侬智高形象[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尹乐;《赤雅》与明代广西民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农建萍;广西壮族医药档案及其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潘文兴;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怡冰;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金雄;《壮化道教道场经书》文本选释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黄丽登;凌云方块壮字与马山方块壮字字形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黄晨;祭礼之食:壮族花米饭的文化史初探[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82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82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