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润腔辨析——以上党梆子《窗前梅树是我友》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14 01:08

  本文关键词:润腔辨析——以上党梆子《窗前梅树是我友》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润腔 分类 装饰型 速度型 力度型 音色型


【摘要】:"润腔"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具独特审美价值的优良艺术传统,自1963年于会泳先生提出这一概念至今,关于"润腔"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读解,笔者对"润腔"已有了理论层面上的了解。但笔者深知,要真正理解润腔,光靠纸上谈兵是不够的。那么,是否能够通过个人体验,再进一步对润腔进行实践性的探微,并在实践中反刍和回顾文献研读中所提到的问题?由此,本文试图以上党梆子《窗前梅树是我友》为例,基于文献的梳理读解、在个人体验之上对润腔这一概念进行初步辨析。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17.5
【正文快照】: 1963年6月10日,于会泳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对声乐民族化、群众化的一些看法一一从马国光同志的演唱谈起”的文章,正式公开提出“润腔”一词。文中说道:“演奏者根据内容表现和风格表现的要求,运用若干润腔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与相应的旋律材料结合起来,构成各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人元;;京剧润腔研究[J];戏曲艺术;2011年03期

2 赵文怡;;程式借用与润腔活态的解读——四首筝曲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作方式[J];歌海;2011年06期

3 张红蕾;;浅析河南豫剧演唱中的润腔艺术[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1期

4 张平;豫剧演唱中的吐字与润腔[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期

5 倪荷生;我对“韵味”的认识[J];黄梅戏艺术;1988年01期

6 徐代泉;;谈如何把握黄梅戏的音乐风格韵味[J];中华艺术论丛;2006年00期

7 苏英杰;“下行腔”浅谈——张(君秋)派声腔艺术一得[J];中国戏剧;2002年11期

8 刘广伊;;二人台唱腔构成元素的分析[J];中国音乐;2008年02期

9 李加虎;淮剧陈派唱腔的魅力[J];剧影月报;2005年04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183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83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