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鸣凤剧团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17:02
本文关键词:晋城鸣凤剧团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鸣凤剧团传承自鸣凤班,初建于清乾隆时期,有着二百余年历史。从一个小小的地方班社,在几代爱戏东家的改造下,逐渐扩充发展成为晋东南首屈一指的戏班,稳执泽州剧坛牛耳。解放后,鸣凤班被收归国有,改称为剧团。历经几次更名、整合,依旧以“鸣凤”之名留存至今。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同样是演出戏曲剧目的剧团与昔日的戏班相比,其生存状态一落千丈。当今,由于“快餐”文化盛行,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戏曲,其演出团体民间剧团被迫在夹缝中生存。演出范围退往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乡村,观众也基本局限为这些地区的中老年人。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使剧团内部结构发生了变革。最根本的变革是从私人班社变为政府扶持。领导者也从班主被改称为团长,演员从学徒制成为科班制,流动频繁,外联的势力愈来愈大,这些对剧团的生存产生了极其消极影响。 当然,鸣凤剧团没有在这种相对低迷的文化环境下坐以待毙。上级领导及全团演员针对目前形势,做了一系列努力。如根据时代需求而改编新创的现代戏,参加梨园界的比赛,,将自己的独传剧种上党二簧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也确立了鸣凤剧团在晋东南梨园的地位。 本文以晋城市鸣凤剧团为研究对象,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结合前人成果,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法,对鸣凤剧团的内部结构、演出活动、生活情况及演出剧目作了详细调研。另着重与戏曲鼎盛时期的戏班作比较,反映出当代剧团所面临的窘境,同时也肯定了剧团所作的改进。最后,在总结鸣凤班传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环境,对鸣凤剧团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9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栗守田;;享誉上党剧坛160年的鸣凤班[J];山西老年;2006年05期
2 魏明伦;当代戏剧之命运——在岳麓书院演讲的要点[J];中国戏剧;2002年12期
3 傅谨;工业时代的戏剧命运——对魏明伦的四点质疑[J];中国戏剧;2003年01期
4 安葵;应当重视戏剧政策的研究[J];中国戏剧;2003年04期
5 傅谨;我所理解与期待的 “都市戏剧”[J];中国戏剧;2004年04期
6 夏月,朱恒夫;锡剧民间戏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艺术百家;2005年01期
7 管若松;万紫千红春满园——论科学发展观与地方剧种的保护[J];艺术百家;2005年01期
8 曹飞;;晋城东四义清震观歌台碑刻考述[J];中华戏曲;1999年02期
9 廖奔;我们所面对的戏剧[J];中国戏剧;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1200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0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