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唱段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3 15:22
本文关键词: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唱段分析
【摘要】:《伤逝》原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创作出的一部文学作品。在1981年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时,为纪念鲁迅先生,施光南将小说《伤逝》改编为一部同名歌剧。歌剧剧本的创作忠实于原著,用叙事加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在20世纪20年代初,涓生与子君为爱而勇敢的与封建传统作斗争并赢得爱情胜利。但最终由于相爱简单相处难以及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故事最终以子君死亡,涓生愧悔的悲剧收场。本文通过阅读参考文献,研读鲁迅的《伤逝》及其他小说,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歌剧《伤逝》中子君的咏叹调及子君这个人物形象。全文从四部分加以论述:第一介绍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第二对歌剧音乐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三针对子君咏叹调的唱段分析;第四结语。以歌剧《伤逝》中子君经典唱段《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三首作品进行人物,音乐及演唱的分析,塑造音乐中子君形象的框架,为更细致的诠释子君唱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帮助我们提供了解作品和演唱相关知识,并培养歌唱者更深层地体会这些作品的潜在魅力。歌剧《伤逝》的创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歌剧也不例外,此时的歌剧创作,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创新,歌剧《伤逝》拉开了我国抒情歌剧的序幕,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早逝的花朵——析《伤逝》中子君的悲剧命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郑阿平;爱有尽时:《伤逝》悲剧新解[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东红;对《伤逝》中子君命运悲剧根源的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于淑静;挣不脱的爱的藩篱——试论《伤逝》中子君的女性困境[J];大舞台;2004年01期
5 苏夏;施光南和他的音乐[J];音乐研究;1991年04期
6 朱晓娟;;谈中国歌剧的演唱艺术——从演唱《党的女儿》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谈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施光南;抒情歌曲创作要走自己的路[J];人民音乐;1980年03期
8 周畅;论施光南歌曲的风格和形象塑造[J];人民音乐;1980年08期
9 李焕之;新歌剧的新成果——观看歌剧《伤逝》有感[J];人民音乐;1981年11期
10 汪毓和;抒发出千千万万人民心声的音乐──从几首抒情歌曲和歌剧《伤逝》谈对施光南艺术风格的浅见[J];人民音乐;1994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雯静;歌剧《伤逝》中子君人物形象及其唱段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2 赵娜;歌剧《伤逝》中子君唱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249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491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