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白族戏曲舞蹈表演程式的演进与文化变迁

发布时间:2017-12-04 15:21

  本文关键词:白族戏曲舞蹈表演程式的演进与文化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白族戏曲 舞蹈表演程式 文化变迁


【摘要】:白族戏曲,包括吹吹腔(吹腔)和白剧两种艺术样式。吹吹腔,民间俗称"板凳戏""唢呐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传统戏剧品种,现流行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洱源县、鹤庆县、剑川县,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等。新兴的白剧与民办和民间自办的"吹吹腔"根深叶茂、同时并存,大理地区的城镇、山村。作为白族戏曲的典型代表,吹吹腔和白剧历经了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并蒂竞艳的文化历程,演绎了共同繁荣的历史文化变迁。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关于吹吹腔的起源,戏剧界的专家学者曾有诸多不尽相同的学术见解。1962年,白族戏剧家杨明先生在《白族吹吹腔传统与源流初探》一文中指出,吹吹腔源起于“弋阳腔”中的“罗罗腔”。是明朝洪武年间随屯垦军民带来,并在大理地区兴盛起来。他认为,吹吹腔由此时传入,那是非常可能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丽;戏曲表演程式谈[J];大舞台;2003年03期

2 许英;浅析京剧的表演程式[J];当代戏剧;2004年S1期

3 王国庆;;浅淡京剧表演程式的灵活运用[J];黄梅戏艺术;2007年03期

4 陈嫣飞;;充满活力的戏曲表演程式[J];企业家天地;2009年06期

5 王文平;;如何运用戏曲表演程式[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6 邓小秋;表演程式与基本功夫[J];当代戏剧;1985年03期

7 董德光;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启示——浅析戏曲表演程式的结构[J];戏曲艺术;1989年03期

8 段僧会;向生活学习,创造新的表演程式——谈我在《一斤二两半》中求志的表演[J];黄梅戏艺术;1993年Z1期

9 张培根;;现代戏戏曲表演程式[J];四川戏剧;1993年04期

10 牛素花;;感悟表演程式的运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评章;;戏曲行当、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爱静;谈谈《新疆曲子》剧的发展[N];兵团日报(汉);2003年

2 叶子;青春校园剧寓教于乐[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马自祥;弘扬陇原传统文化[N];甘肃日报;2000年

4 雷志华;努力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N];甘肃日报;2001年

5 万素;人文情怀的集中抒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孟;基于京剧表演程式的体感游戏角色动作设计及体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51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51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