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红楼梦》题材的五更调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风玉露一相逢——《红楼梦》题材的五更调研究
【摘要】:多种曲艺都改编过《红楼梦》故事,但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都集中在子弟书这一种上,《红楼梦》其他说唱的研究则很冷清,更鲜有人论及《红楼梦》说唱中五更调这一特殊的体式。五更调是定格联章体制,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大都是原生的。然而,在《红楼梦》相关的民歌时调中,却出现了五更调,这是小说、戏曲作品和民歌时调相互融和的又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五更调和《红楼梦》有着相似的抒情基调,二者结合为一体是必然的,《红楼梦》故事可借五更调的传统形式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深入民间和群众生活,五更调可由《红楼梦》故事为己注入新的血液、保持鲜活的生命状态。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民国歌谣整理与研究及电子文献库建设”(152DB078)
【分类号】:J617.9
【正文快照】: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尤其是在120回本刊行以后,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地方民歌时调纷纷吸收其内容,或描摹人物,或表现情怀。短期内《红楼梦》故事便已超越先出的《三国》《水浒》等,成为最受说唱艺术喜爱的题材。学界对《红楼梦》说唱文学的关注多集中在子弟书上。文献整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蕴华;红楼梦子弟书:经典的诗化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刘嘉伟;丛国巍;;子弟书对《红楼梦》语言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文恒;;试论子弟书对《红楼梦》的接受与重构[J];红楼梦学刊;2009年06期
2 郁玉英;;二十年来古代文学经典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刘嘉伟;;赵清阁《红楼梦》话剧的特色[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王立;铁志怡;;满族说唱文学子弟书研究综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宁;红楼梦子弟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佟静;《红楼梦》越剧改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郜佩;“经典”的话语网络[D];郑州大学;2010年
2 周丽琴;红楼梦子弟书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3 潘霞;清代子弟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秋丽;清代子弟书中的英雄侠义故事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宁;;《红楼梦》子弟书研究述论[J];红楼梦学刊;2009年01期
2 崔蕴华;陆昕;;论明清说唱文学对传统叙事诗的创新[J];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02期
3 陈锦钊;论子弟书的整理与研究[J];满族研究;2003年04期
4 胡文彬;;《红楼梦》子弟书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义彬;试从“慢赶牛”、“五更调”看安徽民歌的地域性分布[J];中国音乐;2000年03期
2 韩东茹;;吉林“五更”歌调词句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建民;;盐阜民歌浅探[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4 野鹤;;立冬日[J];黄河之声;2013年07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1254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5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