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苏州评弹“丽调”唱腔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09:16

  本文关键词:苏州评弹“丽调”唱腔音乐研究 出处:《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苏州评弹 丽调 唱腔 腔音 腔音列 腔句 传承


【摘要】:评弹,是起源于文化古城苏州的一种说唱曲艺,“评”为评话只说不唱,“弹”为弹词说唱兼备,用琵琶及三弦为演唱伴奏。由于评话与弹词的表演技法及表现手段接近,故自清中叶以来多有艺人合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艺界成立“评话”、“弹词”协会时,将这两个曲种合并称为“评弹”。在众多的评弹流派中,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女弹词流派“丽调”其创作特点及表现手法相较前人的流派唱腔有巨大的突破。她继承、吸收并借鉴其他弹词流派的基本调式并将其他姐妹艺术中的音乐元素融合,使得丰富的音乐资源优化重组,形成“丽调”独特的唱腔特点。在唱腔设计中,她融入现代音乐元素齐唱、重唱等表现手法,使“丽调”别具一格,成为现今诸多艺人学习及传承的对象。本论文将“丽调”唱腔音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和整理徐丽仙及其所创“丽调”的相关资料,从徐丽仙的艺术沿革、“丽调”的唱腔处理、“丽调”的调式旋法、丽调伴奏特点和板式布局几大方面来研究“丽调”的唱腔艺术。
[Abstract]:Pingtan, is a kind of folk rap originated in the cultur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Suzhou, "comments" for storytelling talk but do not sing, "play" for the rap and Pipa Sanxian and sang for the accompaniment. Due to its proximity to the performing techniques and means of expression and the Pinghua since the mid Qing Dynasty, many artists Co.1949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lk art circles, set up a "storytelling", "Tanci" association, the two provinces together referred to as "Pingtan Pingtan." in many schools in 1950s, the formation of the female Tanci genre "Li" genre singing its cre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great breakthrough. She inherited, absorb and learn from other schools and the basic mode Tanci blend music elements of other sisters in the art of making music is rich in resources optim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the formation of "Li" in singing.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unique design, she Into the modern musical elements in unison, quartet and expression, "Li" have a unique style, became the object of many artists learning and heritage. This paper will be the "Li" vocal musi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reated by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review of" Xu Lixian and Xu Lixian, from the art history. "Singing treatment Li tune", "adjustable rotation beautiful tune, beautiful tune several aspects of accompaniment features and plate layout to study the" Li "of the singing ar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论苏州评弹的叙事方式[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张明;;新的世纪里苏州评弹的生存和发展[J];才智;2008年01期

3 张力;;苏州评弹的历史沿革与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4期

4 潘讯;;论苏州评弹的文化特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庞政梁;;苏州评弹的传承、创新与普及[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郝思震;甘晓凤;;新形势下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陶莉;;苏州评弹与书场文化[J];文艺争鸣;2010年05期

8 孔维坤;李广育;;苏州评弹[J];音乐生活;2010年06期

9 刘大巍;;试析苏州评弹的文人文化特征[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夏美君;;略论苏州评弹理论的既往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潘讯;;凌烟阁上第一人 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苏州评弹研究专家周良访谈[A];中国演员(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C];2011年

2 潘讯;;周良对苏州评弹史料研究[A];中国演员(2012年第3期总第27期)[C];2012年

3 秦燕春;;“文化遗产”对当下精神生活的启示意义——以“苏州评弹”为中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韩秀丽;;苏州评弹与近代常熟文化记忆[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5 耳聆;;另一种“雨夹雪”[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瑞春;苏州评弹机制一改现生机[N];解放军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嵇元;不是苏州人的苏州评弹专家[N];新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裕;苏州评弹面临尴尬境地[N];文汇报;2007年

4 本报驻苏记者 朱金龙;延续生命力关键在创新[N];文汇报;2007年

5 记者 吴秋华;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奠基[N];苏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吕继东;苏州评弹保护单位将增至三家[N];苏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苏州评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陶冠群;50万民资助力苏州评弹[N];苏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梅蕾;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启用[N];苏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李锦;苏州评弹学校新校落成[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琛瑜;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竟;再论苏州评弹的“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颖胤;苏州评弹的兴衰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严雯婷;苏州评弹“丽调”唱腔音乐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韩瑞;上海市闵行区书场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洁;苏州评弹艺术生存状态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朱梦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夏洁;苏州评弹“表”的本质与分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68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68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d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