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北傩堂戏与花灯戏剧目关系探讨
本文关键词:黔东北傩堂戏与花灯戏剧目关系探讨 出处:《戏剧之家》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间小戏是黔东北地区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傩堂戏和花灯戏都是该地区民间小戏的典型代表,二者都生长在这片巫文化和巴蜀文化非常浓厚的土地上,促成了它们之间密切的关系,在音乐、表演、剧目上相互吸收、借鉴,共同发展。
[Abstract]:Folk dram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easure house of national culture in Northeast Guizhou, and Nuotang opera and lantern play ar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folk drama in this area. Both of them grew on this land of witchcraft culture and Bashu culture,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bsorbing and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in music, performance and repertoire.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民间小戏是创造于民间、演唱于民间的表演艺术,同时又是民间自我娱乐与自我教育的手段,它的演出活动是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傩堂戏和花灯戏都根植于民间,在黔东北地区广泛流传。由于产生在共同的地域,有些艺人互相借鉴,既唱傩堂戏又唱花灯戏。花灯戏的雏形锣鼓灯敲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江林;德江土家傩堂戏考析[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2 熊晓辉;;土家族傩堂戏的戏剧品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何立高;;黔东土家族傩堂戏文化特色研究(上)[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何立高;;黔东土家族傩堂戏文化特色研究(下)[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邬小中;;黔东北土家族傩堂戏及演唱特点[J];四川戏剧;2008年04期
6 郭大章;王天培;;贵州铜仁傩堂戏及其文化精神[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7 阿土;;铜仁德江傩堂戏[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8 朱海凤;;傩堂戏中的中国画元素[J];艺术探索;2012年05期
9 王文艺;;贵州德江傩堂戏语言的修辞艺术——论飞白辞格的运用[J];教育文化论坛;2014年01期
10 吴电雷;;论傩堂戏的戏剧艺术性[J];戏剧文学;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应仕;;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战略研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黎世宏;;德江傩堂戏的分类与特色[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何立高;;黔东北土家族傩堂戏的文化内涵[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连怀;;德江傩堂戏保护和利用浅论[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应仕;;傩堂戏与道教[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高应智;;浅论德江民间音乐对德江傩堂戏的作用[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觉序;;德江傩堂戏与土家族[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智勇;;德江傩戏的社会功能初探[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劲涛;德江傩堂戏后继有人[N];贵州民族报;2008年
2 徐万江;《德江傩堂戏》的造势者——田维跃[N];贵州民族报;2006年
3 吴应仕;中国梵净山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始末[N];贵州政协报;2008年
4 陈玉平 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傩从驱逐仪式到仪式戏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圣予;对德江傩堂戏“过关”中傩舞的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周岚;湘西凤凰傩堂戏的形态分析与唱腔音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7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