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河南坠子

发布时间:2018-01-05 19:27

  本文关键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河南坠子 出处:《中国工会财会》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曲艺形式 皖北 坠琴 三弦书 物质文化遗产 李逵夺鱼 乔清秀 赵铮 伴奏者 书鼓


【摘要】:正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曲艺形式,俗称"坠子书"、"简板书"或"响板书",因使用坠子弦(又名坠琴)伴奏而得名。它流行于河南等中原地区和华北的部分省市,约在清代道光年间形成。演唱者一人,左手
[Abstract]:Henan pendant originated from Henan Province, by the popular in Henan and Northern Anhui qu Dao, Yingge Liu, three string books and other combination of formation, about more than 100 years of history, is a relatively unique form of art, commonly known as "pendant book." "simple board script" or "ring board script", named for its use of pendant strings (also known as pendant piano). It is popular in Henan and other central plains and parts of north china, about the Qing dynasty Daoguang years. Singer one, left hand
【作者单位】: 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
【分类号】:J826
【正文快照】: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曲艺形式,俗称“坠子书”、“简板书”或“响板书”,因使用坠子弦(又名坠琴)伴奏而得名。它流行于河南等中原地区和华北的部分省市,约在清代道光年间形成。演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凤娟;;最佳平民文化奖:曲艺[J];走向世界;2007年24期

2 沈玉梅;;青海地方曲艺的生存现状及走向[J];中国土族;2011年03期

3 刘兰芳;;曲艺形式和新闻本质两手抓——《拉呱》成功之道[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06期

4 方晓斌;虞亦生;;曲艺的根本出路在于自身的改革[J];观察与思考;2012年03期

5 王亚平;;传统曲艺的“组织化”与现代化——简论建国初期的曲艺改进活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戴宏森;;漫谈福建曲艺[J];曲艺;2011年06期

7 郭文秋;;彻底批判“四人帮”摧残曲艺工作的罪行[J];山东文艺;1978年S1期

8 李连海;吉林曲艺百年概观[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3期

9 金芳;;走过辉煌话忧思——辽宁曲艺现状谈[J];艺术广角;2001年04期

10 李国先;试谈曲艺形式的创新[J];艺术百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成玉;;谈西路山东落子的特点、现状及传承[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2 胡跃军;;小品,正在江河日下的艺术[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正平;姜昆说曲艺[N];安徽日报;2005年

2 肖乡;解说曲艺[N];人民日报;2003年

3 陈蕙茹;四川曲艺即将上演全家福[N];成都日报;2007年

4 蒋慧明;南北曲艺花 芬芳满枝桠[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王雅静邋韩婕;再塑民族曲艺的辉煌[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6 吴文科;曲艺保护中应重视学科交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侯丽 安妮玫瑰;借曲艺打造城市品牌 “曲山艺海”如何重振江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省委宣传部调研组;播撒精神文明的使者[N];宜春日报;2007年

9 吴文科;从文化生态角度认识曲艺困境[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邹平邋董静怡 王小亮;扬州是南方曲艺的重镇[N];扬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亮;上海大世界(1917—1931)[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2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申浩;从边缘到中心:晚清以来上海评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锋莉;解析“曲艺式新闻”[D];西北大学;2007年

2 葛珊;古都曲艺涅i肹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宇聪;冀南梨花大鼓的流变及衰落[D];河北大学;2013年

4 江山;弹拨乐器为曲艺音乐伴奏的艺术特征[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5 李露;城市剧场二人转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红;东北大鼓形成原因考略[D];山西大学;2010年

7 别松梅;南阳鼓词的唱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牟华;益阳弹词的艺术特征与演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戚媛;论山东大鼓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D];山东艺术学院;2014年

10 袁阳阳;桂林渔鼓演唱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4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84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9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